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执教乡村不言悔 惟愿桃李绽芳菲

来源:绥化日报 2021-03-01 字体:

执教乡村不言悔惟愿桃李绽芳菲

——记绥棱县双岔河镇小学教师王春雨

特约记者李磊全媒体记者宋一枫

  “忠心献给事业、爱心捧给孩子、安心留给家长。”“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绥棱县双岔河镇小学教师王春雨,自1995年走上三尺讲台,扎根乡村26载,默默演绎着一名乡村教师的执著和梦想。从教二十多年来,王春雨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作为班主任,每一次班会、每一次劳动、每一次家访,她都精心设计、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每天上学、放学、自习、晨读、课上、间操,包括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道德观念,她更是精心管理。课内课外、班内班外、校内校外,王春雨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爱学校、爱班级、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家和家人一样,王春雨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看着沉寂了一夜的班级在自己的手下变得干净整洁,她的心里就会无比明亮。每天晚饭后,她都早早去学校看住校的孩子们上晚自习,帮助他们学习,和他们聊天,谈心,看着孩子们每一点进步,她都会感到无比快乐。

  工作中,王春雨用浓浓的爱心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更体现在具体行动上。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关怀,一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王春雨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2000年,班上有个单亲孩子金凤,患有癫痫病,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和爷爷一起生活。因爷爷体弱多病,孩子被迫在外寄宿,周末也不能回家。孩子每天少言寡语,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成绩很差。王春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想一定要让孩子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来,体会到班级的温暖。

  王春雨及时召开了一次主题为《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班会,号召孩子们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在学习、生活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响应。会后,班级成立了学习小组、生活小组,大家主动走近金凤,和她一起学习,一起画画,一起唱歌,一起玩耍。看着同学们的张张笑脸,金凤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次,金凤发病后,放学走路不稳,王春雨送她回家,金凤怯生生地说:“老师,我很想叫你一声妈妈。”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王春雨内心难以平静,备感自己作为教师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更加坚定了她留守乡村执教的决心。

  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关爱,家庭失于管理,普遍不爱学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王春雨对此类孩子的学习生活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放学后,她组织孩子们在班级里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给他们耐心地讲解,孩子们的学习态度逐渐有了转变,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有一个叫雅芝的女孩儿,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家境贫困。在上小学时,性格内向孤僻的她就有了辍学的念头。为唤起孩子的学习热情,树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王春雨开展了互助帮教活动,成立了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为雅芝补课。同时,在生活上给予其关爱,号召同学们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并带头捐款100元,孩子们纷纷行动,捐款捐物。面对师生的爱心捐赠,小雅芝热泪盈眶:“老师,您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学习!”为改变乡村闭塞、观念落后的状况,1999年,王春雨用一年的工资,买了所在乡村第一台电脑,帮学生上网查资料。通过电脑,孩子们看见了外面的“多彩世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繁重的工作,让王春雨患上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今年疫情期间,腰间盘突出更加严重,上网课坐五分钟就钻心疼痛,没办法就跪在椅子上讲课。虽然病痛缠身,但她始终未耽误一节课,她尽到了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

  多年来,王春雨多次荣获全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市优秀教师、省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多次获绥棱县人民政府嘉奖。

  执教乡村不言悔,惟愿桃李绽芳菲。从教26年里,王春雨用爱的雨露浇灌着一棵棵幼苗,看着孩子们幸福成长,看着他们走出乡村,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她也一路播撒着希望,实践着自己献身教育的职业理想。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