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廉红刘华鹏




6月17日,我们到达本次主题采访的第八站贵州遵义。
“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是毛主席于1964年11月亲笔题写的,这是解放后毛主席为革命纪念馆唯一的题词。
86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军事战争等重大问题,并确立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是我的爷爷孔宪权,原名孔权,1911年2月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当地的革命武装……”循声过去,一位女士正在做讲解。她是老红军、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孔宪权的孙女、红色义务讲解员孔霞。说起爷爷的故事,她每次都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声情并茂的讲解,感动着每一位听众。
孔宪权先后五次参加了红军反“围剿”,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当过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传令排长,长征途中任红三军团侦察参谋和作战参谋。在1935年2月的娄山关战斗中,他率领突击队攻打敌人位于娄山关南面的指挥所——黑神庙。战斗中孔宪权的左腿胯骨被敌人一连击中6枪,击穿了12个枪眼,鲜血从左腿胯骨处不停地流出,被紧急送往位于遵义县城天主教堂内的红军伤员临时救治处接受手术治疗。后来由于伤势严重伤口一直未愈,就留在贵州养伤,也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跛着脚靠挑担卖货、当泥瓦匠维生。
1950年,孔宪权找到党组织说:“我的身体虽然残疾了,但我还能为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955年2月,孔宪权被任命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任职期间,为纪念馆征集革命文物、搜集历史资料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派专业人员外出采访,沿着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的路线,历时10个多月的时间,走过了44个县(市)及川南、滇东5县,征集文物多达1286件。组织整理并编写了一本关于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的书,名为《红军长征在贵州》,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红军长征所经过的省份中最早整理出版的一本书。
1988年11月7日,时年78岁的孔宪权不幸逝世。骨灰安放在红军山,和红军烈士一起长眠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欣慰地看着他们曾经付出鲜血和生命的黔北重镇沧海桑田天翻地覆。
孔霞说,我从2013年开始整理爷爷的遗物、照片、资料,逐渐走上了红色义务宣讲员的道路,我的初心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遵义,了解红军长征在遵义的故事,了解我们的红色故事,铭记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每一个人的新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