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猛犸象诗刊

空寂之道

来源:绥化晚报 2022-06-24 字体:

  毛子

  一只碗,守着它的形状。
  这里面,有一种毕其一生的东西。
  你无法将那东西倒出来,它是空的,看不见的。
  它让人想起那位旷世的画师,晚年放弃了色彩绝迹于空无。

  哦,空无。恍如一个球状的回声冉冉升起。
  在它的边际,大唐东土的玄奘
  还跋涉在大漠西域的途中。
  广寒宫的吴刚,还在砍那棵砍不断的树
  而面壁的达摩,依旧一动不动。

  而画师、达摩、玄奘、吴刚……
  他们都在毕其一生中
  和这只碗融为一体。

  现在,打破这只碗
       但我打不破,它的空。

       毛子,本名余庆,60后,湖北宜都人。出版诗集《我的乡愁和你们不同》、《毛子诗选》。曾获扬子江诗刊年度诗歌奖、闻一多诗歌奖、赤子诗歌奖、十月文学奖等奖项。现居宜昌,供职三峡文学杂志社。
 

敬笃读诗
 

       毫无疑问,毛子有自己进入诗的路径,这种路径是属于他自己诗的打开方式。关于“空无”主题,也是诗人经常关涉的,但绝大多数以“隐含”书写为主,而这首《空寂之道》以更大胆,更具直接的方式呈现,实属难得。“空无”实际上是一个常见的哲学名词,在佛教文化中比较盛行,指“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在毛子这里,他没有明确地将“空无”指向某一具体的宗教,而是借助具体的物“碗”来展开。从碗的形状,到碗的功用,再到碗的象征,进而带入到“空无”之境,通过一些典故的转喻,将“空无”引向“通用”的视阈之内,所以才有了“而画师、达摩、玄奘、吴刚……/他们都在毕其一生中/和这只碗融为一体。”的可能。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毛子努力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以此获得超验意义上的“圆融”。“现在,打破这只碗/但我打不破,它的空。”最后一节,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空无性,确认空无是自在自为的,不因任何具体事物的改变而发生转变。

       敬笃:高校教师、在读文学博士、诗人、青年评论家


张省吾读诗


       “空寂之道”的这个“道”,或可说是毛子的生活之道,生命之道。“一只碗,守着它的形状。/这里面,有一种毕其一生的东西。”我情愿说这只“碗”就是毛子本人,而守着的,就是他的“道”。他毕其一生为这只碗掸灰、塑胎、描线、补釉。这个过程,就是他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沉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相当痛苦的,在每一个自我塑造的阶段中,要舍弃一些,要忍耐一些,要承受一些,“空寂”很完整很全面地将三个“一些”填充了出来。“在它的边际,大唐东土的玄奘/还跋涉在大漠西域的途中。/广寒宫的吴刚,还在砍那棵砍不断的树/而面壁的达摩,依旧一动不动。”唐玄奘、吴刚、达摩,都是在日复一日的空寂中探寻信仰的根底和生命的奥秘,毛子以这三者自况,大有“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之感。对于耳顺之年的毛子来说,大半生沧桑峥嵘,悲欣交集,所坚守的那只“碗”是他的人生准则,抑或是道德底线,再或是精神信仰,总之是艰难的。他半生踽踽,始终没有突破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桎梏,但他却又是幸福的,最起码他是问心无愧的。所以他说:“现在,打破这只碗/但我打不破,它的空”。几分不甘,几分落寞,又几分坦然、几分通透。

  张省吾:高校文学院在读本科生、诗人、青年评论员


张洁读诗
 

       “毛子的诗既有对自我的质疑和反省,又有对时代的审视与抗争”,在表达灵魂痛感的同时表现着思想的质地,虽不时有批判、忏悔的复杂情绪涌现在字里行间,但仍然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良知、正义与爱,以及诗人追寻的诗歌尊严和生命哲学。

  英国历史学家汤比因说过,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儒家和大乘佛法,毛子的诗歌《空寂之道》以佛教中“空”的教义展现了现代人尤其是在疫情时代生存的迷茫和挣扎。一只空碗,隐喻人类生存的环境,映射个体生命旅途。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与虚无作斗争,人类面对虚空时有一种巨大的无力感,甚至会陷入思维的泥淖中。无论是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的玄奘,还是神话传说中的吴刚,与抽象的“空”共存,存在于我们的理念当中。一切都在快速地变化着,古今帝王将相如今也已化作一捧尘土,而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时间、对抗虚空,毛子写到“和这只碗融为一体”,与时间、与虚空共存。佛教劝教世人放下,首先要拿得起,才能谈放下。毛子的这只碗里面装着人类的历史,装着个体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当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去观察人类历史,去审视我们的生命,会发现一切都毫无意义。最后毛子写“现在,打破这只碗/但我打不破,它的空。”打破具象化的碗,困扰人类的抽象的生命哲学依旧存在。

张洁:高校文学院在读汉语言专业本科生、诗人、青年评论员


编辑:张桂娟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