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林
一进入八月,潘老太太就来到村东头,站在那棵老槐树下,面朝着东方,定定地凝望着冉冉升起的月亮。只见月亮仅是一个芽儿,投在树梢的月亮,给老槐树披上清新的衣裳,潘婆婆兴奋起来,急等着那月亮变圆。
月亮不理解潘婆婆急迫的心情,依然慢慢地跳着跑着,不几天月亮变成了镰刀,又变成了梳子,光线强了,影儿重了,也清澈了,潘婆婆的心情却惆怅起来。
儿子到城里打工,每年一到中秋节,总会回来一趟,看望老娘。可是今年月儿都半圆了,依旧不见儿子的踪影,这怎不让潘婆婆心里像着火一样。
前几天,潘婆婆接到儿子的电话,说今年中秋节不回来了。
娘问儿子,为啥呀?
儿子说,工资没到手,回不去了。
娘说,回来吧,回来吃娘做的月饼。
儿子说,快过节了,没买着车票。
娘还是那句老话,回来吧,吃月饼。
潘婆婆反反复复说的就是一句话,回来吃月饼。
儿子这才决定回家,儿子贪黑往家里赶,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很是茫然,两手空空见到母亲,怎么忍心吞下娘的月饼。此刻儿子想到,娘一定站在那棵老槐树下,眺望着村口,等着自己。想到这里,儿子的脚步变得缓慢,犹豫地攀走在山路上。
中秋节这一天,潘婆婆见日头已落,就早早来到村头,只见那月亮刚刚升起,今晚的月亮像一只明净的铜盘,变得特别大、特别圆,也特别亮,犹如得到喜事的大姑娘憨憨地笑着,显得那么透明皎洁,潘婆婆的心脏微微颤抖着。
潘婆婆看到儿子从远处走来,三步并作两步蹿将过去,上前一把拥住儿子。儿对娘说,我是空手回来的,没给娘带见面礼。
娘满眼噙着浑浊的泪花,说出的还是那句老话,回来就好,陪娘一起吃月饼。
“回来就好”,儿牢牢地记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