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华民
一本书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我来说,《高山下的花环》就是这样一本书。
1982年底,我正在读高二,同学们在传看《十月》杂志上的一部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我用了一个晚上看完了这部小说,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
小说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三营九连指战员,在自卫反击作战前、战中、战后的战斗生活,塑造了一系列有着崇高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当代边防军人英雄群体,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真实、真情和细腻的描写,将英雄豪情与人之常情统一起来。后来,这部小说相继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成为当年非常火爆的经典影视作品,也一直浓厚着我的军人情结。
高中毕业时部队征兵,我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军人,一干就是近三十年。这些年里,我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干部,无论工作地点、单位如何变换,这部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激励着我。
去年秋天,我踏上了雪域高原,近距离接触到一线官兵。长期的高原环境,边防军人面庞黢黑、嘴唇皲裂,但他们的目光坚毅、行动果敢,英气逼人。初上昆仑山,我们产生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吸了氧、服了药,每走一步都很缓慢和小心,但这里的干部战士不仅要站岗执勤,还要进行巡逻和野外训练。
今年2月,《解放军报》首次披露了去年6月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的详细过程,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19岁烈士陈祥榕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无数人心潮澎湃,英雄的事迹让人深深感动。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人民军队走过了漫长的风雨之路,中国军人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军人来自于人民,由“特殊材料”熔炼而成。雪域昆仑,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批为国戍边的英雄才那样巍峨,光荣和花环属于他们!
在一位边防战士的日记里,我看到这样一首诗:“当我在战场上倒下,请别难过,那鲜血染红的大地,明天会开出最美的花朵。当我在战斗中牺牲,请别难过,我化作翱翔的雄鹰,也要守卫着祖国的山河。请放心吧!祖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这成为中国军人的共同心声。
那些守土卫国的将士们及长眠在祖国大地上的烈士们,他们用生命写下了一曲曲壮歌!军人的奉献和担当,是伟大的祖国山河无恙、国土平安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