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
到南方出差,在南京火车站转车,因为乘坐的火车四个小时后才到达,待在候车室觉得有些寂寞便四处溜达,竟然溜达到浦口火车站近旁的公园。
浦口火车站是个老站,后来因长江大桥开通,就撤销了这个小站,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浦口火车站因一百年前著名作家朱自清的父亲前来为他送行去北京,在站台上发生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而让这个小站驰名中外。火车站消逝了,但《背影》留给人们的记忆却久久留存。南京解放以后,当地政府为使民众永远怀念这里发生的故事,特意别出心裁地在浦口火车站旧址辟建了一座公园,并在广场上雕塑了朱自清的铜像。这座铜像展示了朱自清深情凝望父亲背影的神态。他戴着眼镜,系着围脖,一袭青衫,手里提着行李箱,显得有些风尘仆仆的样子。朱自清身旁的座位却是空荡荡的,皮大衣上零乱地放着几个朱红橘子,那橘子红得鲜艳,红得热烈。朱自清手里攥着一个橘子,双目朝向远方,凝视遥望一个背影,那是父亲的背影,似乎展示着朱自清急切等待父亲的归来。
雕象为什么要把这一情景定格展示在画面中,因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瞬间就显得特别珍贵。1925年10月,朱自清受聘到京赴任。他父亲对远行的儿子却不放心,尽管当时朱自清已经在外地独立生活了多年,也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熟悉自己将要行走的路程。然而父亲对儿子这次远行依然放心不下。朱家当时家境相当“惨澹”,父亲要送儿子,是变卖典当才做到的。变卖典当虽凑足了路费,但日子却出现了“亏空”。
父亲把儿子送进了车站,又忙着帮儿子照看行李,忙着购买路上吃的东西,忙着嘱咐儿子路上千万要当心,忙着嘱托一路同行的茶房多照应。嘱咐了又叮咛,一切“忙着”安排妥当后,儿子让他快回去,以免贪黑走夜路有危险。父亲却执然不走,动情地说:“我再买几个橘子去,路上好解渴。”
朱自清在《背影》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父亲买橘子的情景: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旧棉袍穿在身上,本就肥胖的父亲显得更加臃肿,他蹒跚地走上月台,穿过铁道,慢慢探下身子,然后又慢慢爬上来,用两手攀登着,再用双脚往上缩,肥胖的身子微倾,显得十分吃力的样子……
每当我读到这里,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猛地震撼一下,那块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得酸疼,情不自禁的泪珠簌簌落下。这就是父对子的浓浓牵挂,这就是父爱子的醇醇亲情。尽管是个微不足道的场景,一瞬间的举动,但在朱自清看来,这虽是最常见、最普通、最平凡的父爱,却是最伟大的父爱,时刻在他心中缠绕,在他脑海铭记,他一想起来,不仅眼中流泪,而且胸中涌血。朱自清终于忍耐不住,8年之后他在晶莹的泪光中,抓住父亲的背影,还原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如今的浦口火车站已经没有了踪影,遗址月台也变得空空荡荡,不见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但那段长长的铁轨,那个平平的站台,却仿佛成了一个历史的幻影。就在那一刻,我重新仰望朱自清凝视父亲背影的塑像,顿觉那雕像是最为奇特而又最靓丽的幻影。父爱子也好,母疼女也罢,总会彰显在瞬间一刻。但就是这一刻,往往被子女忽视或是忘记,有多少人会像朱自清那样牢牢铭记在心间,久久埋在心底。父爱子,母疼女,往往体现在点滴小事上,正是这些点滴小事,日积月累,形成了至真至情至纯的爱,那是撕不断的情,扯不断的爱,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这种爱就像钉在心坎上的一颗钉,锈都锈在里边,撬都撬不出来。”美好的瞬间就像长河的浪花,转瞬即逝。只有用眼捕捉,用心铭记,才会永远沉浸在美好的世界里,有温暖和美好呈现在眼前,成为终生的乐趣。
这大概就是《背影》给人的感悟和启发,人们应该像朱自清那样,发现爱,记录爱,也铭记爱,并且去感受爱,珍惜爱,创造爱,那么爱的长河就会随时随地在身边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