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艾草香如故

来源:绥化日报 2024-06-07 字体:

李炳森
 

  五月五,麦浪黄,人间美景是端阳。

  端午来了,素日只有鸟鸣蝉叫的村庄因节气的到来而格外热闹,也打破了昔日的宁静。连茅屋下的老黄牛都不舍得打盹,瞪大眼望着东奔西走的众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只不过是到山上摘点粽叶以及粽叶藤,将其放进滚烫的锅中,又放进筛子里晾晒。当然,在这重要的节气,怎会少得了艾草?

  田间水沟旁的艾草开得亭亭玉立,翠绿欲滴。好像一团动物毛茸茸的毛发,柔软细致,根根分明。轻轻握在掌心,香气四溢,苦中带涩。然而,并不妨碍人们对它爱不释手,念念不忘。端午这一日,人们带上镰刀就去寻艾草,将艾草挂于门楣上,古拙的旧门与艾草的香气混合一起,经这么一点缀,颇有味道。

  跟着诗经寻艾草,常缠人心的诗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个仰慕许久的姑娘,他是否见到了?身上散溢的艾草味,怎能不让人沉醉?

  每年端午,让我悬悬而望的便是奶奶精心制作巧夺天工的香包。端午前夕,便把艾草采摘回来晾晒干,再将其碾碎。在这前提下,要把香包做好。她寻来一些废旧的纯棉布料,剪裁好一小段。首要工作,穿针引线。奶奶把线头放进口中粘一下,用手指捏一捏,使之更贴合,那萝卜手颤巍巍地穿着针眼,几次都穿不进。皱起的嘴巴嘟起来:“老了,还真是老了。”这时便叫我来协助,我轻而易举地将针线穿过去,奶奶便会亲亲夸奖。只见奶奶一针一线,一前一后来回穿梭,因烛影的陪伴而愈发温暖。不一会儿,一块古旧的布料在她手中便绽放出活灵活现的纹样。或梅花、菊花、云纹,或动物虎、豹、猴等图案。香包的制作注重讲究,送给老人的是梅花、菊花等图案,寓意健康长寿。孩童的则是动物花样,寓意聪明健康。

  我属兔,奶奶便缝制了一个小兔子的纹样给我,雪白的毛发如同刚从牛奶罐中跑出来似的,万般柔顺,忍不住想伸手摸一摸。它的两只眼睛就似红宝石,晶莹透亮。头上竖起的耳朵极敏锐,稍有风吹草动便不见踪影。那诱人的两颗门牙直直地坚守岗位,随时为它效力。接着,奶奶将碾碎的艾草一点点装进去,压实。再用五彩线系着,一个香包便做好了,指尖残留的艾草味,挥之不去。奶奶说希望我像这只小兔般活泼可爱,无忧无虑。

  艾草也很是适用于女性,其有驱寒暖宫的作用,艾草长得欣欣向荣,奶奶三两日割一把回来,彻底治愈我数年的体寒。

  她待锅中的水滚滚沸腾之际,打入一个鸡蛋搅合,放入艾草。两分钟后,盛一碗入口,舌尖甘甜回味,一口下肚,霎时感到血液喷张。暖入心窝的不止是艾草汤。

  人们还用艾草制作艾糍,田艾米籺、艾叶粑粑、艾草糕等。艾草糕的制作方法:先采撷簇新嫩绿的艾草,洗净、榨汁。把艾草汁倒入面粉里调匀,揉拳头大小的面团,接着小火煸花生米、芝麻,再捣碎,加入白糖拌匀。继而将圆扁的面团放入馅料,捏成糕状。一个艾草糕便诞生了。这些碧绿的面团实在乖巧可亲,圆嘟嘟的样子格外诱人。

  端午情浓,艾草入梦。“岁岁今朝艾草香,家家笑语酒传觞。”一株小小的艾草,溢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悠悠艾草香,绵绵情意长。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