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铜胜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除了春节以外,端午节大概是食物最为丰富的节日了,这也是我喜欢端午节的原因之一。当然,端午节还是一个充满着浪漫气息的节日,它被称为女儿节,也是诗歌的节日。而我,还是喜欢充溢着的乡村味道的端午节,我总以为端午节是属于乡村,属于味蕾的。只有在乡村,也只有在五月的水乡,你才能真正体味端午的那种悠然和美好。
传统的端午是过午的,五为阳,午也为阳,阳月阳日阳时,故端午又称为端阳。旧时的端午,人们的午餐有吃“十二红”的习俗。关于“十二红”的说法不一,有说是12种红色的菜肴,也有说并不是特指12种红色的菜肴,一些红烧的菜,如红烧仔鸡、红烧黄鱼、红烧趴蹄等也列于其中。但“十二红”为时令菜,是确凿无疑的,像红烧鳝鱼、炒红苋菜、炒河虾、咸鸭蛋、烤鸭等,还有将枇杷、樱桃等时令水果也列入其中的,可见端午食物的兼容并包,并不拘于一类一种。
在初夏的水乡,要凑齐端午的“十二红”并不困难,这就是水乡物产丰盛的方便了。端午“十二红”中的十二代表着一年中的12个月,它在一年临近过半的时候,兼顾了一年的四时八节,寄托着一个吉祥的寓意:希望人们在这一年之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凡事吉利,月月喜庆。而在旧时的春节,或是其它的时节里,人们即使有这样的美好愿望,也是很难凑齐这些寓意吉祥的菜肴的。端午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也让这个节日有了与人的亲切之感。记得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即便家里的农活再忙,父母也是要精心为全家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
每个人关于端午的记忆都是丰盛的。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说:“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此时的汪曾祺,一定想起了自己挂着“鸭蛋络子”的童年。
端午的食物中,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老家的粽子很简单。母亲将摘回来的新鲜芦苇叶放在水里煮一煮,用清水浸泡、洗净。端午前后,母亲就站在门前包粽子。卷好的粽叶里放泡好的糯米,加上红豆、绿豆,或是蜜枣,用筷子捣密实,然后包裹,用棉线扎紧。不一会儿,门前的铁门环上,就挂满了一串串的粽子。
在家乡,也见过精致的粽子,多是新嫁的姑娘归宁,从婆家带回来的粽子。那些粽子小巧精致,用红线扎着,好看。粽子里面放着更多的蜜枣,也有放火腿咸肉的,更香糯有味。这些粽子只是偶尔能尝到,我更喜欢自己家的粽子,永远透着清淡的米香。
赵珩在《老麦的粽子》里写广东人老麦在北京卖粽子,非常有趣。老麦每年只来两次,一次是在端午前,一次是在春节前,老麦的粽子都是自制自卖。且老麦的粽子货真价贵,这是做粽子的老麦的自信。老麦做的粽子有四五种,而最好的是豆沙和咸肉火腿的。老麦的豆沙粽是方形的,豆沙用的是去皮过滤后的澄沙,用猪板油炒过,糖多油重,而且放的豆沙多。老麦的咸肉火腿粽是斧头形的,用的是真正的金华火腿和肥瘦相间的咸肉一同为焰的。以前,我没见过方形和斧头形的粽子,也不知道老麦的粽子究竟味道如何,但能让写《老饕漫笔》的赵珩:“三十多年过去了,每个端午,我总想起老麦”来的粽子,其味道一定是不俗的。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在这个端午节里,是否也有一种食物,让你念念不忘呢?让端午,成为我们留下关于节日和美好食物的某些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