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父爱是一盏温暖的灯

来源:绥化日报 2024-06-17 字体:

冉咏梅
 

  十多年前,我读高三的时候,父亲在厂长的恩准下不再上夜班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让我再住读,每天晚上来接我回家。因为他认为,学校人多,吃不好睡不好,不光影响身体,还影响学习,而我们家离学校并不远,从学校到家里来回走一走,既可以锻炼一下身体,也可以让我从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我觉得父亲的话有道理,高兴的同意了。

  那一天下晚自习,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出教室。在校门口,我发现了父亲熟悉的身影,他果真按时来接我了。我高兴地一下扑到父亲面前,不善言辞的父亲拍拍我的肩说:“放学了,我们回家吧。”从学校到家门口,大约要走10分钟的土路,那时没有安装路灯,漆黑一片,行人很少。我和父亲并排走在路上,一点也不感到害怕。虽然父亲的电筒光线很微弱,但挽着父亲的手,我感到这条路亮如白昼。

  有一次,照例是晚自习下课,我走出校门,看见父亲静静地站在校门右侧,眼望着教室,侧耳倾听着什么。我到他面前大声“嗨”了一声,父亲才回过神来。路上,父亲跟我说,刚才,他听着教室里的读书声竟入迷了。他问我:“教室里那些学生读的是英语吧?”我回答:“是。”父亲的音调一下高了起来:“现在的学生都能学外语,以后就可以到国外看看。有了本事,能干多少大事哟!哪像我,一辈子连外省都没去过,更别说外国了。”父亲一直很遗憾,他初中都没有毕业,就进厂做了工人,年过三十才和母亲结婚,辛苦操劳一辈子,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他对我要求很严格,从不让我在学习上马虎。那天晚上,因为面临高考,我一回到家就在题海中遨游。不知什么时候,父亲把夜宵端到我面前:“孩子,都11点半了,你把这东西吃了早点睡吧。”听了这话,看着父亲额上的道道皱纹,我的眼睛湿润了。

  可是,我还是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在经历了一个黑色六月后,因为发挥失常,我以3分之差被高校拒之门外。那天,从网上查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后,我觉得无颜面对父亲的目光,倒在床上痛哭不止。一家人围在我旁边,父亲不住地哄我:“孩子,快别哭了,我们知道你尽力了。考不上大学,一样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为了开导我,没有文化的父亲怎么能够目光坚定地说出这样的话来。以后,我谢绝了父亲要我复读的想法,因为长期患病的母亲下岗了,贫困的家庭已难以让我安心读书。我独自一人背起行囊,挥泪告别家人,踏上了南下打工的路。

  一个月后,我收到父亲寄来的包裹,是一把袖珍电筒。包裹中附了一封简短的有些歪歪扭扭的信:“阿梅:爸爸没用,无法供你上大学。现在,你一个人在外打工,一定要学会照顾自己。南方大都市一定是美丽繁华的吧?电筒也许你根本用不上,但我还是不放心,所以给你寄来了。记住,有了电筒,你就可以放心地走夜路了。”

  望着精巧的电筒,读着父亲的信,我似乎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父爱是一盏温暖的灯,虽然人生路上有时漆黑,但父亲总是用慈爱的目光,为我送来温暖和光明。我相信,提着父爱的明灯,我会穿过沉沉黑暗,走向黎明。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