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静雪,系威海市作协会员。2019年开始诗歌创作,有作品见于《诗潮》《散文诗》《青岛文学》等纸刊。
慷慨的月光
有人说“世间最慷慨的,是月光”
想想的确如此
你看,在不同的地方
两个人也可以拥有同一个月亮
万物回春
行道树。只有红叶石楠和矮松
恢复了春天的颜色
蚯蚓在泥土之下,蠢蠢欲动
一些草拱破大地
我在混有旧年树叶的草间
捕捉虫鸣
却徒手而归。樱花,桃花,玉兰花
还没开呢
它们怎敢发声。就等春雷滚过
再一起来讨论雨水的事情
屋顶上的人
很想坐在古老的屋脊上
看星星,也看月亮
去探索天上不为人知的秘密
可不知为何——
脑中闪现的却是幼年时
他躬身踩在屋顶瓦楞上
修葺房屋的画面
那时,我紧张地站在房檐下
小手牢牢把住木梯子
看他爬下来才放心
这个从屋顶下来的男人
是我的父亲
写诗,即是制造更多的飞蛾
我小心捏起一枚词语
左看右看,半晌
也不敢随意嵌入诗行
想想,再想想呢
一颗浮躁的心
总算安静了下来
断续串联起相关的术语
却又想表述的新奇
推倒,重来。再推倒,再重来
一地的思维碎片。想要留够思索的
空间。而得以复生的词句
就像破茧成蝶的飞蛾
顷刻间,充斥着我的大脑
山上书
去青泉谷看花吧
换上休闲服,穿上登山鞋
再背上一个双肩包
山坡陡峭
来到薰衣草庄园入口
我选择步行
去看那些紫色的花朵
她们最擅长等待
自然不会介意看她们的人
来得早还是晚
可是我却急不可待了
奔进花海,捧起一团团小小的脸庞
不由得心生怜惜
又仿佛我也是其中一朵
却浑然不知——
到底是被自己感动了。还是
被她们感动不已
记忆中的艾香
——兼致父亲节
呼玛河边的草木还滴着晨露
黑色大水靴就来到跟前
一双骨节分明的大手
捧住了那些散发香气的艾蒿
下一刻,门楣两边就插起了艾草
粗糙的大手竟也能捏出几只
精巧的纸葫芦
我用稚嫩的小手按照
不同的颜色穿成串
递给那双大手的主人
——我的父亲
他将这些葫芦分别挂在蒿草叶下
让它们迎风摆动
就像两串漂亮的风铃
鼓起腮,吞吐着那个清晨的艾香
荒草记
衰草之间,虫鸣已经很稀疏了
搬家的蚂蚁,也不知
搬去了哪里——
也许,都结伴过冬去了吧
只有,一蓬蓬的枯草。惊慌失措地
——顶着一头乱发
不知不觉白了头。就像战乱中的
难民。在这摇摆的人间,颠沛流离
雨打芭蕉
静坐在屋子里,听雨
开始,窗外只是沙沙声
不一会,就变成叮咚的敲窗声
打得窗下芭蕉有了新意
此刻,没了睡意。也想效仿古人
小酌一杯烈酒,抵御寒凉
樱花
三月将尽,牟平的樱花开了
樱花大道上,有游人来访
一树一树的八重樱
凌空绽放。轻摇,树枝上
白色的花瓣,簌簌而落
像下了一场圣洁的雪
枝干倒映在蓝天里,一点点靠近
四月起伏的云海
而在云海的另一端
有一个人,在翘首以待
回声
立于悬崖,喊一个人的名字
山谷回荡了。一遍又一遍……
于是,白云也跟着喊黑了脸
把自己感动得落下了泪水
而松涛阵阵。谁说草木无情呢
它们纷纷点头呼应
崖顶的人,瞬间被各种声音包围
春分了,让寒流也退避三舍
天将晚
梧桐庵的樱花开了
古朴的甬道旁站满了粉黛
乍一看更像世外的桃源
枝枝蔓蔓都在诉说
关于这个村庄的故事
去赏樱的人,不知醉在了哪棵树下
当天空收走最后一抹余晖
暮色下,我努力站成一株樱树
可是,行色匆匆的人啊
却没有一眼认出,我是树冠上
最璀璨的那朵
春天的情书
我不知道,融化一座冰冻的山峰
需要多少阳光,穿透我的影子
要借用多少东风
但我愿意做个采山人
与一株兰草偶遇,让她跟我走
花开花落,我不求任何回报
樱粉,桃红,柳绿的爱情
大多没有结果
却被燕子的翎羽偷偷记载过
成为最美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