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元夜灯火

来源:绥化日报 2021-02-26 字体:

杨中宇

  撒灯,是流传于北方农村的一种元宵节习俗。

  元宵之夜,父亲从下屋把大半袋谷瘪子搬出来,找来大号板铣,还有早就备好的柴油。父亲把谷瘪子分成若干份,郑重地用大板铣挫着,一趟一趟地端出去沿路边摆放。先是在我家院内每隔三两步一堆,拉成一线,布局开来,一直沿伸到院门前大道上。随后,父亲带我们哥俩蹲下身子,将一堆堆柴物细心地搅拌上柴油。

  撒灯这种民俗,人们多使用谷瘪子、蒲棒、麻屑、玉米芯等植物作为原料。也有的人家把小米糠炒熟,用煤油浸了,将废纸裁成豆腐大小的方块,捏一小撮浸了油的米糠放纸中央,四角攒起,用力一拧,再把纸团到煤油中蘸一下,一盏灯便做好了。

  天一擦黑,按照父亲的要求,我和二弟划着火柴一堆堆点燃。好似参加一场隆重演出,小心翼翼。

  先是院里几堆燃烧了起来,随后就延伸到院门外,形成了一片红红火焰,驱走了黑暗,映照得家园亮亮堂堂,如同白昼。大人孩子都可从旺旺火堆上跨过来、越过去,相互嘻笑聊着祝福话语。有的小孩不敢凑近灯火,便由大人抱着在火苗上晃悠燎一下,图的就是吉利祥和。可除去妖魔鬼怪或者病灾,预示新年顺顺当当,平平安安。

  这里所谓的灯,应该就是房前屋后撒的“灯”了。大人孩子将几十盏这样的灯用大筐抬着,欢喜地在院里院外、屯头村边忙碌着,只要是日常生活的地方,都要敬上个一两盏灯火。元宵节赶上飘雪,纷纷扬扬的雪花伴着灯火,悠然迷离。有时还放烟花、扭秧歌、耍龙灯、跑旱船等,快乐的孩子们提着自制小灯笼四处奔跑。近几年,又时兴放孔明灯,一盏盏五颜六色灯火飘然升空,天上地下,处处明亮,别有一番风情。

  元宵之夜,家家户户竟相撒播灯火。灯火通亮,人来人往,寓意人丁兴旺,子孙满堂;还有菜园、田地,水井、猪圈、牛舍前各点上一盏灯,祈求护佑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正月十五夜幕降临,有时村里德高善义之人用冰雪爬犁拉着用废柴油搅拌好的燃烧物,从屯子东头到西头的大道旁应撒尽撒,与各家灯火完全链接到一起,甚至重叠起来,全村人都沉浸在红火明快的盛大节日快乐之中。

  随着各家纷纷加入撒灯行列,好长一大溜火龙蓬勃燃烧了起来,每个人都浸沉在诗情画意的灯海里。我们一大群半大孩子聚集在一起,在四五里地长的烟火中欢歌穿行,追逐呼喊着,庆贺着、狂欢着。乡野间喧闹沸腾,搅热了南村北镇,一道分享着这阖家欢乐的幸福时光。赶上月明星稀,远远望去,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可谓: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村里大道上点燃之后,父亲每年总忘不了用花筐抬着燃烧物去南梁上撒灯。每隔十步八步敬放上一处灯火,多加不少油。他说,这是许多外来人进村的入口,也是本村老少走向外界的征途,非同小可。我长大一些就成为父亲的帮手,这也是年俗中我与父亲一次次富有意义的承传之旅。站在南梁看村落那片灯火,宛若灯海人潮的悠长画卷;回到村中再向南梁上望过去,那远远高高的灯火犹如天上的缥缈街市。

  元夜灯火,铭刻心灵深处的火红记忆!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