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生命的顺逆时针

来源:绥化日报 2021-01-12 字体:

杨勇

  我们逆时针方向移动,向走入另一个世界的人鞠躬,然后再回到我们这个世界,顺时针延续我们的生命,顺时针走进大厅的旋转门,顺时针滑动饭桌玻璃转盘,顺时针打牌。我不知道这里的具体原由,大概与《易经》里所言“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和“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是中国古人的留痕,究竟有何意义另当别论,我们谨于言,慎于行,而不必过于迷信便好。外国人自然不清楚这些习俗。

  美国影片《绿里奇迹》,反映的是监狱里死刑犯和警察的故事。那座监狱有一英里长的绿色草坪,死刑犯走过草坪,接受电刑,结束自己。作为“上帝的奇迹”,身上布满伤疤的黑人主人公约翰感叹道:“真的,我累了。我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有人告诉我何去何从。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这世上的痛苦实在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

  日本影片《入殓师》,讲述的是一位失业青年从被迫给死者化装,到最后以虔诚之心面对死者和死亡的故事。影片里说:“没有人可以告诉你死去的旅程到达何方,是悲是喜,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入殓师作为看门人,送走许多人,并且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

  我们所有人,必然要走过那么一段里程,那是生命的最后一程。我们多数人会在医院里度过这最后一程,而极少数人是在意外中度过。无论生者如何感慨生命的最后一程是不幸还是幸运的,无论生死的历程多么艰辛,其结果却是一模一样的,那就是结束生命,走向死亡。

  其实,作为生者,对死亡问题不可能有更多的见解,因为你不是死亡本身。就好像站在此岸,实在无法探知云雾缭绕的彼岸,而踏上彼岸的人都没有回来的,无法亲口告诉你那里的一切。所以,死亡也许并非生者所想象的那么可怕,也许是往生,也许是灵魂的另一番畅游,也许是,这一段生命结束,另一段正式开始。虽然不知道死后的具象,但至少这样想不会令我们这些生者徒增苦恼。

  听说,印度有水葬,他们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是不朽的。而中国多是土葬,我们常说“入土为安”。藏族则崇尚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他们认为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能使死者顺利升天。对于死亡处理的方式,其实都是我们生者想象出来的,即便死者本人的意愿,也是死者活着时的意愿。痛定思痛,生者仍旧要深怀一颗虔诚的心,以平静无我的态度走完生命之路。

  “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永存着。”这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小说里的名言。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怀着“向死而生”的情怀,他认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鲁迅则直言,路的尽头是坟墓。这是文学对死亡的诠释。

  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程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有时候想想芸芸众生,觉得自己太过渺小。可是,并非站在舞台上的演员就比在台下的观众快乐,并非周游世界的名人就比偏安于一隅的农夫快乐,人类的历史达数百万年,有记载的历史达数千年,宇宙空间的探测距离可达480亿光年,世界上活着的人约有76亿。而我们每个人,只是这地球上匆匆奔忙的渺小的一点,好像茫茫大洋中一个浮游生命。

  但是,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科技再发达,作为肉体必然有消失的一天。也正因为有死亡,生命的存在才愈加美好。当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活着的时候,保持向上和更新的精神,即便有一天,告别生命,也要秉持一种坦然和无为的心境。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