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描绘乡村巨变的多彩画卷
——评吴付刚长篇小说《南天北门》
刘福申
邓小平同志说过:“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应当说,一切坚持文艺从属于政治的观点是狭隘的,一切认为文艺同政治无关、甚至离政治愈远愈好的观点是错误的。
全面决胜小康,是党中央提出的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一项前所未有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国大地上兴起的一次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使当下的农村和农民的思想以及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引发了农民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吴付刚以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责任及无法抑制的激情,参与其中。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幅乡村振兴发展的奋进图。
情节结构是作家构成作品的艺术天地的物质手段。作品的情节结构,是作品思想倾向的外在表现,是人物形象和典型性格赖以树立起来和存在下去的物质基础。如何提炼和安排好情节,如何结构好作品,是作家的功力和驾驭能力的体现。
《南天北门》这部小说结构并不复杂,故事的发展也并非跌宕起伏,但在推进和发展过程中所展示的,不只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而是有着历史与现实交织中的痛与幸福,有着生活深处看不见的律动。在整个作品的叙事层面,不仅超越了生活的表象,同时,也打开了存在于乡村的文化记忆、身份记忆、以及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历史记忆与乡愁。小说的文本,具有清晰的心里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风格,从而使人物性格在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中派生出来,构成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社会矛盾,使其具有更为真实的艺术生命力。
每个人的生存与成长,都无法割舍和逃离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都无时无刻不处于永无休止急促逝去的“过去”与川流向前稍纵即逝的“将来”之间。家园的内涵实质,其实就是生存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家园这个原点,个体生命即使遭受种种的现实对垒,仍然可以实现精神的安放和生命的寄托。
小说生动地再现了罗五爷、梁忠碑、杜耀辉、梁子游、肖霓、梁子卿、梁子衡、杜卫、刘一阳、程昭华、王少奇等众多的呼之欲出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小说从生活出发,面对现实,面对生活,面对困难,作家敢于大胆调遣一切艺术手段,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挖掘人物活动的深刻社会背景,给人物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丰富了作品的生活内容和思想内涵,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文学的艺术价值。
《南天北门》以一种直线型的叙述,去芜繁杂,使文本为读者提供了阅读趣味。记得一位作家说过:见证功能或证明功能,它表现着叙述者对他讲的故事参与,他与故事的关系。既是情感关系,也是道德或精神关系。单纯的叙述,在小说文本中所发挥的正是这种功能。作家正是通过一个单纯的叙述者来证明自身与叙述故事的亲历性,使自身情感认证与当下现实的关联,使体验了解到的生活内容、积淀的情绪,化作忧患的火炬,点亮了人性的光芒,给人一种“真实”的在场感。作家通过一种入俗之美,再现了生活的种种复杂层面,以生动真切的笔墨,充满地域特色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乡风民俗画卷。作品中,民谣以及方言的使用,也为小说的文本平添了风韵。
与其说《南天北门》是一部当下现实题材的小说,,不如说这是一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力作。
《南天北门》的语言,有时质朴,有时抒情,在许多方面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动静、张弛、详略、刚柔、爱恨、崇高和平凡,既对立,又统一。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作家笔下的共产党人,在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中的担当与作为,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形象。《南天北门》不仅描绘了一幅乡村巨变的多彩画卷,而且其艺术感染力让我同时想到了“非虚构”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