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我骄傲,我成了一名军人

来源:绥化日报 2020-08-03 字体:

擎之

  我终于成了一名军人,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20多年前,高考前夕,大连陆军学校来招生,我因眼睛近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两个同学,穿着绿军装,兴高采烈地随着招生的首长走了。

  上大学时,上两届的师兄们,毕业时有许多被分配到军校去当教官。当时,我在心里说,毕业后,我也到军校当教官去。可谁知,到了我这一届,军校不收大学毕业生了。

  我当了一回假兵,却获得了真情。

  那是1998年的夏天,我随预备役部队到松花江北岸的肇源县参加抗洪抢险,我是“随军”记者。在那里的半个月,让我对军人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产生了更崇高的敬意。

  记得那是我们到达肇源的第一天,战士们都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上挥汗如雨。我们的宿营地是一所村小学——学生们正在放暑假,已经退下来的老村支书,用大喇叭向村民广播:每家为战士们准备两三个人的饭菜,晚饭时送到村小学。下午六七点钟,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陆续来了——青壮劳力都上了“前线”,他们挑着水桶,水桶里有白白的大米饭,还有炖鱼、炖肉、炖小鸡……

  夏天的黄昏,蚊虫成群结队地向人们狂叮乱咬,可乡亲们却一直在默默地等待着。晚上9点多,从“前线”下来的部队的卡车回来了。车灯从远处射来,立刻引起了人群的“骚动”,不约而同地,乡亲们喊起了口号:“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看到这种场景,我的鼻子不禁一酸:这是只有在电影里出现的场面啊!

  小学校里没有电,乡亲们又从家里拿来蜡烛,象抢人一样,顷刻间,就把战士们“抢光”:他们在操场上摆上了碗筷,给战士们盛上饭菜。这碗没等吃完,就抢过饭碗,又满满盛上一碗。老支书对部队首长说,孩子们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里,是为了保证我们的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失,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吃饱吃好。

  第二天,我们拿着写好的新闻稿件,要送到县城的邮局,通过传真发回去。部队里有一台车恰好从县城往回返,我和另一位记者准备步行一段路,迎上汽车后,乘车去县城。半路上,遇到一位开三轮的老乡,他看到我们两个穿作训服的人,热情地同我们打招呼,得知我们的意图,他立即掉转车头,送我们几公里路程,直到迎上汽车。我们向他表示谢意,他说:“我应该谢你们,不是你们,我们的家园早完了。”从那时起,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军民鱼水情!看着自己这身服装,我立刻觉得,我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了,我是一名人民的子弟兵了,我更从心眼里为我们的人民军队感到骄傲!

  2000年,我被批准成为一名解放军预备役军官。虽然是预备役,但我同样感到无比骄傲。看到镶嵌着国徽的大盖帽和两杠一星肩章的军服,20年前参加预备役的老父亲羡慕地说,我那时候还没换服装呢。

  朋友说,如果什么时候你们也上了战场,那形势可就不妙了。是的,战争离不开军人,没有战争,就没有军人;同时,军人更是为了永久的和平,只有消灭了战争,才能获得和平。

  但愿我身上的“橄榄绿”永远散发着和平的馨香;我也祈愿: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全球!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