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二十八万辆私家车:跑出生活加速度

来源:绥化日报 2019-06-18 字体:

本报记者王添玉

  虽无法考证,70年前,私家车在绥化地界上凤毛麟角;40年前,也是寥寥可数;今天,绥化区域内的私家车川流不息……汇成了生活动风景,跑出了生活加速度,飙升了生活新指数。

  “10年前,买车,想都没敢想,5年前,只是羡慕别人开私家车,动动念头儿。没想到,今天我也拥有了自己的车,生活方便多了。”在市区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先生激动地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张先生是工薪阶层,2013年从中级职称被聘任为高级职称,同年还普调了一次工资,月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一下子感到宽裕多了。随后几年连续涨工资,月收入达到了6000多元。2017年9月2日,对张先生来说值得纪念:花了11万元买了一辆轿车,圆了私家车的梦。虽说贷了部分款,但每月还贷2700元,经济压力不大。

  记者从市交警支队了解到,2014年,全市私家车16.13万辆,截至目前,已达到28.81万辆,自驾已成为时下出行的主流方式。从自行车、三轮车到摩托车、私家汽车,跑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

  和张先生一样,近年来,市民百姓的经济收入屡屡增高,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得到满足。私家车,成为一个非常热的话题,成为一个家庭经济实力的打眼儿标志,也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尤其这些年道路建设日新月异,宽阔平坦的公路和高速公路,为道路运输和百姓出行搭建了一条条康庄大道,私家车自然迅速走进寻常百姓家,跑出了城乡大发展大变化的亮丽风景线。

  张先生说,过去回外县老家,要挤公交汽车,特别是赶上有急事儿,恨不得能生出翅膀来,那时候想有一台汽车的感觉非常强烈。有一年春节返绥化,从农村挤到县城,没公交汽车了,只好花高价和人拼车回来了。现在,有了私家车,回老家访亲探友,那就是一两个小时的事情。

  “这些年的变化真是太快了,今年我准备买第二辆车呢。”市民宋先生开心地说。从2005年起,宋先生开始经营一家小卖部,这些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卖部收益一年比一年好。他租了新商服,小卖部增加了水果、粮油等经营项目,变成了大超市。2015年,宋先生用积蓄买了一辆面包车,陪伴了近10年的脚蹬三轮车正式下岗了。这几年,超市生意火了,销售量连年增长,一辆车有点儿不够用,今年准备再买一辆新的轿车。

  做买卖的买私家车,上班族也不落后,即使一个月三五千元收入的私企蓝领,也开着几万元的车上下班。尤其是接送孩子上学,更多的家庭买了车,为的是便捷。不仅城镇私家车暴涨,乡村私家车也是“随波逐流”。城镇的亲朋开车来休闲度假、看望父母,人们眼气,特别是年轻人更羡慕得眼红,买新的或者购置二手车,一时间乡村公路上车辆多起来,屯里地头,私家车屡见不鲜,节假日也成车流滚滚。头脑灵活的,除了自用,审批了营运手续跑出租,一年也增加一两万元的收入,够车的费用了。

  “你看,我也有属于自己的出租车了,再也不用租别人的车了。”出租车司机老王向别人炫耀着。五六年前王师傅租别人的车跑夜班,累就不说了,交接班要等,开车出现情况还要联系车主,时间也不自由。现在好了,自己的出租车,时间自己说了算,如果不愿意开也可以把车租给别人。

  70年发展变化,40年改革开放,绥化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私家车越来越多。虽然堵车了、停车难找泊位了……但这并没阻挡私家车增多的步履。近年来,市本级采取拓宽道路、改造十字路口、建停车场、规划停车位、增加公交线路等便民惠民举措,缓解了交通压力,为市民出行创造了便利条件。据交通和交警部门介绍,交规越来越严,私家车司机遵守交通规定的行为越来越规范,违规特别是酒后驾车的行为越来越少,道路交通秩序日渐良好,城市畅通向好。

  私家车,我们应该懂得怎么去驾驶去爱!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