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英
“修身自读书始”,古人的话,强调了书籍对净化灵魂、造就人格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读书,不仅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怡情养性、提升境界、达理通事,而且还让人脱离低级趣味,赋予人们一个宁静的心态、理智的头脑、开阔的胸襟。
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品质、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生就的是肉体,后天养成多来自于读书。读书的过程,是一种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直至获取新思想、指导行为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使自己得到知识浸润、受到书香熏陶,能向人们直接提供认识世界的智、发展世界的力、善身的道、修身的德。
生活中,有人面对世间万象迷惑不解,失去方向;有人面对人生困难,精神不振;有人面对诱惑,意志不坚。这一切主要缘于知识背囊里空空荡荡,缺乏一个富足的知识家园。如果拥有一个充实的家园,就不会随波逐流,患上空虚的病症,就会内心充实、心态平和、乐观豁达。当今世界,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几何级数递增,读几年书用一辈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经常坚持读书,像蓄电池那样不断地充电,才能及时补充知识、开阔视野。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习,除了实践的学习,大多则是书本上的学习。现在不少人身上看不到文化修养,看不到人格魅力,只看到专断无修养不文明的举止,人身上有了庸俗之气和浮躁之气。一个业余时间喜欢闭门静静读书的人,和一个稍有空闲就纵情于娱乐场所的人,在他朋友圈中的影响,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毛泽东一生与书籍为伴,获得了渊博的知识,造就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所具有的非凡才能。可以说,读书是汲取文化养分、打好文化基础、提高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在增长我们才能的同时,它还像一把扫帚,可以扫掉我们灵魂深处的尘诟。
读书,使我们睁开双眼。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能给我们灵魂一遍又一遍洗尘,让我们在精神上永远保持干净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