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穿衣大“变脸”

来源:绥化日报 2018-08-20 字体:

钱国宏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间的更迭,使岁月的长河漂走了许许多多的物事,但却总有一些生活情节穿越时光的隧道,清晰地刻印在脑海里,散发着人间的烟火气息——数十年来,我一直对“穿衣”耿耿于怀。

  这倒不是我特爱“穿”,而是穿衣给我留下的印记太深刻了!我生在农村,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那时,生产队尚未解体,农村经济条件不宽裕,我的父母在生产队里忙了一大年,也挣不了多少工分,加之家里孩子又多,所以,我9岁前从没穿过新衣服,穿的都是哥哥姐姐穿旧、穿小的“淘汰品”。巧手的母亲在灯下将“淘汰品”改小或是里、面翻过来,便又是一件“新”衣服了。穿着这样的衣服我也乐得够呛!那时候,甭说孩子,连大人的衣服都是补丁摞着补丁啊!

  就是这样的“旧改新”,母亲也让我一穿三年。我清楚地记得,我那时穿的黄、蓝色衣服洗得发白、发淡,穿到第三年头上,布丝都糟了,爬墙头、钻树林,一刮就是一道口子。因为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所以那时人们把素布衣服统称为“一顶三”。“一顶三”一直伴我到上小学,因为上了学且选上了班干部,穿着理当“体面”些,家里才用卖猪的钱给我买了一件草绿色的上衣。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穿上新衣服!那天早上我乐得像过年一样,穿着新衣服蹦蹦跳跳地向学校跑去,路上不住地向同学们炫耀自己的新衣,这是1980年的事。可惜的是,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母亲把我的这件草绿色上衣洗后晾在庭院中,结果被人趁着夜色给偷走了!我最贵的“固定资产”丢失了,这让我很难接受不期而来的现实打击!我趴在土炕上哇哇地整整哭了半宿!没办法,第二天,我又穿着我的“一顶三”向学校捱去……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家里逐渐有了“净收入”,“一顶三”的历史在我的身上才算彻底结束。家境好了,家人每人每年都能做上、买上几件新衣服,虽说不能“季季新”,却也淘汰了补丁。渐渐地,商场店铺里衣服也多了起来,不仅款式新颖、质地优良,价格也便宜。我读初级中学时,家里给我买了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奢侈品啊!当时,若是“出门料户”能穿件的确良衬衫,那简直神气得像皇帝啊!可这种“皇帝”心理刚刚持续一年,商场里便出现了更为时尚的T恤、花格衬衫,面料也是“百家争鸣”:棉织、麻织、丝织、毛织、人造棉、涤纶绸、腈纶呢、高弹尼龙丝、低弹涤纶丝、腈纶膨体纱、竹节纱、螺旋小瓣花、泡泡纱、幻彩纱……这些新面料手感柔软、色泽艳丽、透气舒适,悬垂性、刚度、回弹性及抗皱性都很好,简直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穿上这些新衣服上街,嘿,不仅全身清爽,还倍儿有面子!——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事了。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服装市场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革命热潮”,款式、花色、质地层出不穷,持续“变脸”,有的质料我根本叫不上名来,家家是衣服成堆,人人是“季季换新”。时尚的服装往大里分就有男装系列、女装系列、童装系列、休闲系列、运动系列、休闲系列、牛仔系列、户外系列、内衣系列等多类,往小里分就更没法统计了,商务装、休闲装、皮草、棉服、内衣睡衣、泳装、婚纱礼服、制服、家居服、风衣、大衣、滑雪服、羽绒服、T恤、休闲裤、牛仔、裙子……真是说一天也道不完。过去,母亲叨咕最多的话是:“这孩子穿衣咋这么费呢?”因为衣服破得快,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换新新衣,现在叨咕最多的话则是:“这些衣服往哪放啊!”——穿着稍稍“过时”的衣服,便成了“弃儿”,被束之高阁,家里的衣柜都塞满了,真的无处存放了。好在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爱心超市”,我把家中所有不穿的“过时”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统统捐给“爱心超市”,让旧衣服发挥“余热”。其实,它哪里是什么旧衣服,只不是款式稍稍“过时”而已!

  如烟往事俱忘却,唯有穿衣上心头。一晃40年过去了,我也从当年人事懵懂的“小屁孩”,迈入了知命之年。当我静静地坐在夕阳下,回忆往事的时候,脑海里依然对穿衣耿耿于怀。从“一顶三”到“随身换”,我穿衣的“变脸”过程,不正是祖国改革开放40年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吗?!窥斑见豹,一叶知秋,咱平民百姓的点滴变化,正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一个闪回小镜头,但从这些闪回的小镜头中,让今天的中国人见证和聆听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伟大祖国昂首前行的豪迈步履和铿锵跫音!面对着今天的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日子会更红火!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