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举芳
若有机会到常德,一定要去看看常德诗墙,这是友人在我去常德前对我说的话。友人嘴里的常德诗墙是那么魅力无限,也令我无比向往起来。
走进常德诗墙公园,宽阔的沅江出现在眼前。江水温柔地拍打着江岸,哗……哗……似在用掌声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阳光暖暖地照着,给江水撒上一层金子,柳枝轻轻摇曳,似仙子舞动的水袖。人们在江边或散步,或快跑,用自己的方式放松身心。江、柳、人组成和谐静谧的画图,让人心怡。
“哎,看啊,诗墙在那儿。”同伴喊。我们兴奋地向诗墙走去。一边走,常德的朋友一边给我们介绍:常德诗墙是以4公里长的防洪大堤为载体建造的,内侧是防洪墙,外侧是诗墙,一墙两用,是一大创新,是常德的一大景观,更是常德的一绝。听友这样说,我们不由加快了脚步。
诗墙在眼前了,我们的脚步慢下来。在诗墙前站定,放眼望去,诗墙画廊飞檐,古色古香,气势恢宏,庄严肃穆,让人心里不由升腾起一种敬畏,一下子把一颗游玩者的心态变成了朝圣者的心态。
缓步前行,一幅诗、书、画镌刻的艺术长卷铺展开来: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时代风采、千古绝唱。一千多首诗词由近千名书法家用真、行、隶、篆、草的书法形式雕刻集于一墙,其间还刻嵌有四十多幅精美的中外壁画,美不胜收。既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众多历史名贤的传世佳篇,也有孙中山、毛泽东、鲁迅、丁玲等近代伟人和众多名家的不朽力作;既有莎士比亚、普希金等五洲名人的名诗荟萃,也有常德本地作者的倾心之作;既彰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又突出了常德特色,不愧为“中华一绝”,令我深深地敬仰与叹服!
在石刻画《沅江春暖》前有一对母子,年轻的母亲手牵着年幼的儿子。母亲对儿子说:“你能找到我们的家吗?”儿子伸出稚嫩的小手指着:“这儿。”母亲摇摇头。儿子又指着另一处说:“那,是这儿。”母亲又摇摇头。看儿子有些茫然,母亲弯下身子握住儿子的手放在一处说:“我们的家在这儿,它的名字叫常德。”儿子重复了一遍母亲的话,母子俩开心地笑起来。
常德诗墙这种精美的、独具匠心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文化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勾起人的家国情怀。
常德的朋友说:“几十年前的常德是座名副其实的‘水城’,由于地处洞庭湖滨,地势较低,洞庭湖连年淤积,沅江水位不断升高,水患成了常德的最大忧患。1991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决定重修一座能抵御百年一遇洪水和同时能抗七级地震的城区沅江防洪大堤,以确保城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位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的政协委员提出了结合整治城区防洪大堤兴建‘常德诗墙’的建议,得到了高度重视,历时十五年的时间,创造出了这个举世瞩目的奇迹。”友人满脸自豪。我们不由鼓起掌来。友人继续说:“自从诗墙建好后,说来也是奇事,每年雨季,不管沅江水多么汹涌,我们常德都能转危为安。”友人的语气里冒着作为常德人的幸福。是啊,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处处洋溢着神奇与美丽的热土之上,是令人感奋和骄傲的。
依依惜别常德诗墙,走出老远,依然禁不住回头遥望这座“诗国长城”,它静静地在那里,不忧不惧,安然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