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1月23日讯(刘加明记者 陈驹)庆安县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县委、县政府“一号工程”来抓,坚持全党抓经济,强化政府抓推进,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目前,全县共拥有国家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8家,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升级。
这个县酿酒业和医药产业曾出现不少国内闻名的“老字号”。“庆安大高粱”曾经在全国名噪一时;“源升河”大米酿酒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亲笔题词;“庆安制药”曾经引领绥化制药行业……然而,由于受机制和资金的制约,“老字号”企业发展一直难以提速。庆安县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对医药产业和酒业“老字号”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医药行业先后引进大庆福瑞邦生物科技集团整体收购效益不好的瑞格制药,成立福瑞邦庆安制药公司;引进哈尔滨恒达康药业对中桂制药进行股权重组。目前,全县医药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到6户,形成了以澳利达奈德、中桂制药、科伦制药、福瑞邦药业等企业为牵动的产业链,拥有国家和省批准药号的品种373个,2015年实现产值4.8亿元、利税9600万元,澳利达奈德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酿酒行业先后引进了双沟酒业收购大高粱酒业,正在洽谈今世缘酒业收购源升河酒业,成功实现酒业产业改造升级发展。目前,全县酒业企业发展到8户,年加工能力5.3万吨,
庆安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林地面积532万亩,占幅员面积的65%;又有“中国绿色水稻食品之乡”之美誉,全县绿色水稻种植面积150多万亩,是我省三个超百万亩的县份之一。林业和水稻资源丰富,“原字号”绿色食品和林木加工企业遍地开花,但规模小、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原字号”企业向纵深、规模化和精深加工发展的“瓶颈”,使宝贵的资源难以获得较大的附加值。为此,庆安县通过招大引强,深度开发“原字号”企业,先后引进了“恒大粮油集团”收购了县杨霖油脂有限公司、将阳达大豆企业重新进行改造和扩建,将打造东北最大的粮油基地计划落户庆安;引进“东禾金谷集团”收购了庆安县粮库,开发胚芽米、嘎巴米;鑫利达米业作为地产企业,在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深度开发上下功夫,在全省率先开发了米糠油、米糠蜡高新产品,该企业已成为国家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绿色食品加工已成为庆安县最具优势的产业,形成了以恒大粮油、东禾金谷、鑫利达米业等企业牵动的产业链,全县米业加工重点企业68户,年可加工水稻120万吨,绿色食品大米品种达5大类26个品牌,2015年实现产值34.8亿元、利税1.48亿元。林木加工是庆安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经过深入开发,目前已形成了以寒木春华、达亨木业等企业为牵动的产业链,重点企业20户,木材年营销总量25万立方米,2015年实现产值近1亿元,利税1200万元,出口创汇近100万美元。
循环经济是庆安县最具特色的产业,对“新字号”企业,该县重点培育壮大。目前已形成以国能生物发电、银泉秸秆造纸等企业为牵动的产业链,重点企业发展到4户,其中银泉秸秆造纸利用稻草生产高强度瓦楞纸、牛皮挂面纸,市场前景广阔,而且零污染、零排放;国能生物发电、庆翔热电联产等生物质企业,将秸秆转化为热、电,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既实现富民增收,又取得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实际效果。 “老中青”工业企业“三套马车”齐头并进、并驾齐驱,为庆安县初步构筑起以绿色食品加工、医药、林木加工、循环经济“四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