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绥棱县第五中学语文教师安庆仪
全媒体记者 宋一枫

“安老师,是您的鼓励让我相信自己能行,我也要像您一样,做点亮孩子心灯的老师……”绥棱县第五中学2007届毕业生宋叶娟念念不忘的永远是自己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安庆仪。
宋叶娟来自农村,上初中性格怯懦。安庆仪给了她悉心关爱和鼓励,帮其建立自信,成绩大幅提升。初四时国庆放假,宋叶娟回乡路上意外受到惊吓,一度想辍学。安庆仪把她接到自己家,时刻陪伴她身边,跟她聊天、辅导她功课、带她跑步……安老师的耐心引导,让宋叶娟考入了绥棱一中,后来考入了重庆师范大学,现在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她说,没有安老师当年的谆谆教诲,就没有她今天的成就。
安庆仪,绥棱五中语文高级教师。1998年,安庆仪大学毕业后就登上了绥棱五中的讲台,深耕教育一线,用平凡坚守书写了一曲师者赞歌。
本着“教育的本质是灵魂唤醒灵魂,先要育好人,才能教好书”的初心;秉持“先育人再成才”的理念,安庆仪把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用鲜活的形式让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每逢“三八”国际妇女节,安庆仪会策划“我想对她说”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书信、诗歌、歌声等形式,向母亲、教师表达感恩。一次周六,她全天留在学校,逐字逐句指导学生打磨朗诵稿,从语气停顿到情感抒发反复雕琢,再用手机录制视频。当这段饱含童真与温情的视频被推送至县级教育平台展播时,不仅学生家长深受感动,更引发了全县师生对“感恩教育”的热议。国庆节前夕,她组织学生拍摄“红色故事宣讲”短视频,指导张潇旭一家人共同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过亲子共读的形式,让革命精神走进家庭;清明节时,她带领学生线上祭扫烈士墓,分享英烈事迹,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安庆仪总结出“四级阶梯、四维协同”的育人策略:从“行为规范”“兴趣培养”“责任担当”“理想信念”不同梯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发掘潜在优势、强化内在信念、实现精神成长;并从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情感育人、活动育人四个维度构建育人体系,许多“问题学生”因此被挽救,重拾自信、回归正途。2024届毕业生朱勇麒初三时迷恋手机游戏,父母在农村种地,只有年迈的奶奶陪在他身边,疏于监管。安庆仪为他操碎了心。初四时,安庆仪发现他体育天赋很好,就鼓励他报体育特长班,用体育来改变人生,最后他顺利考上了绥棱一中。朱勇麒妈妈感慨道:“摊上安老师,是孩子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在安庆仪眼中,没有“差生”,只有需要更多关爱的孩子。二十多年来,她用母亲般的温情,守护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安庆仪有一本“特殊台账”,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个特殊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学习需求。馨阳父母离异,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安庆仪经常资助她生活费,帮她购买教辅资料。子涵由于家庭和学业压力过大导致失眠,安庆仪经常跟她谈心,帮她调整心态,给予她精神鼓励和经济帮助。最终,两个女孩都以优异成绩考入绥棱一中。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她们找到安老师流泪致谢:“没有您,我们可能早就辍学了……”
面对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儿童,她经常在周末把学生接到家里吃饭、辅导作业;每逢生日,都会给他们准备小礼物;假期里,组织“亲子电话连线”活动,帮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沟通。还开展班级“手拉手”互助活动,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形成“比学赶超、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
安庆仪的爱心与坚守,换来了丰硕成果:2009年,学生万春雨中考跻身全县前十名;她带的毕业班考入绥棱一中的人数每届都超过35人;2024年,更是在学生基础普遍薄弱的情况下,48人参考,37人考入一中,创学校历史新高;2023年,学生王麒舒、寇梦瑶在黑龙江省“我的书屋,我的梦”读书活动中获一等奖,郑宇彤多次在北林区“绥化之声”语言大赛中获奖,殷雅茹、王蕾等多名学生在全县“小作家杯”作文大赛中斩获佳绩。
作为学校科研室主任,安庆仪既是新课改的“实践者”,更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她主动挑起课题研究的重担,先后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课题研究。2023年、2024年,她参加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大赛,参赛作品均获市级特等奖;2025年,她设计的主题班会《爱我中华,做中国梦的践行者》,再次斩获市级特等奖。
?绛帐传薪终不弃,杏坛琢玉自成蹊。二十七载春秋流转,安庆仪勤耕不辍,桃李满园,并赢得了“绥化市优秀教师”“绥化市名师”“黑龙江省拔尖人才”“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诸多殊荣。如今,安庆仪依然每天迎着晨曦走进校园,伴着星光离开教室,继续书写着她不平凡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