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9月23日讯 ( 姜仁彬 特约记者 段金林 ) 近两年,在庆安县庆安镇出了件新鲜事,急难愁盼的棘手挠头问题,通过一场“板凳会”就迎刃而解。干部称赞说,这种“板凳会”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百姓也欣慰地说,“板凳会”是咱农民的“开心果”。这种会就是让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谈心聊天拉家常,把闹心事讲透理顺,成为百姓的真正民主。“板凳会”模式已在全镇广泛推广。
庆安镇是县城郊区镇,由原有的元宝乡和庆安镇合并而来,合并涉及到界别、土地、资金等诸多问题,往往“剪不断,理还乱”,让干部头疼棘手。2022年规划动车要在镇里通过,并且在这里设立车站,这就要占用保安村的耕地。这本是让百姓受益的好事,却因补贴问题产生分歧,工程建设一时无法推进,镇里几次召开民意听取会也未得到解决。对此,镇里的县人大代表到保安村走访调研,见六七位村民坐在几条板凳上,围拢在一起聊天,你一言我一语谈得正热闹,谈论的正是动车占地问题,这位代表便找个缝隙坐下来参与讨论。他在谈话聊天中细讲了国家占地的政策,也聊了动车路过的益处,慢慢解开群众的心结,思想通了,很快取得共识,几个月没解决的问题,一会儿就迎刃而解了。随后将此事反映到镇党委,得到时任党委书记的高度重视,“板凳会”模式便很快得到采纳推广。
庆安镇所辖8个村、城镇社区15个,人口结构复杂,邻里矛盾也容易激化,有些问题没得到及时解决,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治理困境。“板凳会”模式一推出,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围绕日常收集到的群众意见、愿望、建议等问题,及时提交“板凳会”讨论协商,以凝聚共识,寻求“公约数”,找到“同心圆”,最终实现双方都满意。国家对种植大豆实行补贴,镇里出台的细则是根据种植面积补贴,这种办法出现了虚报、截留、作假等问题,好事办成违规事,“板凳会”对这种做法义愤填膺,事情反映到镇里后,及时改变了补贴办法,由种植面积补贴改为出售大豆价格提升,既便于操作,又激发百姓的种植热情,这种实事求是的办法,受到百姓的欢迎。
为确保“板凳会”有序进行,镇政府也作出“三定三公开”的原则规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议题,公开议事过程、公开协商结果、公开执行情况。这些规定细则,实现了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全程化解,从“政府主导”变为“群众干预”,从“被动调解”变为“主动化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编后话
领导干部如何倾听群众意见,过去一直靠召开座谈会、讨论会、调研会等载体来实现。但是这些形式多是广聚群众,领导主场,多了严肃性,少了自主性,参会百姓由于受约束,不敢实话实说,讲的多是套话、官话,缺少了真心话,让领导也没捞到“干货”。
庆安镇探索出一种新模式,群众自发创办“板凳会”。百姓围拢一起,坐在小板凳上聚集“急难愁盼”问题,畅怀讨论,议的是民生冷暖,讲的是民心所向,而且都是乡里乡亲,熟头熟面,用不着隔靴搔痒,掏出的都是心底话,想说啥就说啥,心里亮堂了,像有盏灯在心中长明不熄。
板凳会好就好在零门槛、无距离、接地气,有烟火气,织成了“神经末梢”直通网。“板凳会”让群众由“配角”变成“主角”,乡村治理也从干部唱“独角戏”跳“光杆舞”,变成了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