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秋意浓时花生香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9-22 字体:

裴金超

  秋天来了,白天渐短,风也透着凉意。镇上的集市反倒异常热闹起来,叫卖声此起彼伏,而最惹人注目的,便是那些新出土的花生,带着潮乎乎的泥土,一簇一簇、一堆一堆摆在那儿。我每每路过,总不禁驻足。那股泥土混着花生散发出的清香,瞬间将我拽回了遥远的童年。那时候,在乡下,秋天总是跟花生分不开的。到了收花生的时节,全家人都要下地。天刚蒙蒙亮,雾气还没散干净,父亲便领着我们到了田头。

  一片绿中泛黄的花生秧正匍匐在地上,等着我们采挖。大人们用锄头小心刨开松软的土,我跟在后面,将整棵花生秧拔起来。沉甸甸的,土疙瘩里缀满了一颗颗淡黄色的果实。抖一抖,泥土簌簌落下,花生便显出真实的模样。没干一会儿,手上很快沾满了泥,指甲缝里黑黢黢的,空气中也开始弥漫着一种独特的香气——是新泥的潮润、花生壳的清新,还有秋日旷野的味道。种种气味混合在一起,便是故乡秋天最真切的印记。

  劳作间歇,母亲会挑些嫩花生,在田埂上生一小堆火,煨烤给我吃。烤得外皮焦黑的花生,烫得在两只手里来回倒腾,迫不及待地掰开,里面的豆粒饱满,入口极香,带着一丝清甜,远非炒货摊上的可比。我吃得满嘴黑灰,母亲看着我,笑得直不起腰。笑了好一会儿,她才说:“花生还有个很好听的老名字,叫‘长生果’。果实在土里结,谁也瞧不见,自个儿在黑暗里默默充实,待到秋来,便以枯黄的叶暗示农人——可以掘了。”听母亲这么一说,我猛然想起课本里那篇《落花生》。文中父亲所说的那一段话,竟与母亲的言语不谋而合——“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新收的花生运回家,摊在院子里晒。秋阳暖暖的,照出一片丰收气象。

  正午日头烈,花生壳被晒得发烫,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干果香。我最爱帮大人翻花生,木耙子推过去,“哗啦哗啦”响,偶尔有几颗滚到晒场边,鸡就追着啄。母亲也会趁鲜挑一盆饱满的,洗掉泥土,放进大铁锅,撒一把粗盐,慢火煮上半个钟头。那就是清甜可口的盐水花生,当“零嘴”再好不过。若是晒干了,能榨油、磨浆,还能做各种点心。冬天夜里,母亲常炒一锅花生,盛在笸箩里,一家人围炉说闲话,边聊边剥。花生壳丢进火里,噼啪作响,像是冬天最暖的背景音。那些朴素的日子,就因为这一把花生的香气,便有了幸福绵长的滋味。

  “小伙子,买点呗?刚从地里挖的。”摊主老大爷的话将我拉回到了现实。我看着老大爷摊位上的鲜花生,黄褐色的壳子沾着湿泥,像极了当年全家一起从地里挖出来的模样。我买了一袋,提回家,煮上满满一锅,剥一颗放进嘴里,还是当年那样的清甜。

  原来有些记忆,就像花生的香气,一直藏在岁月里,只要一触碰,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无论走多远,只要尝到那熟悉的味道,就像又回到了那个飘满花生香的秋天,回到了家人的身边。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