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家乡的味道

来源:绥化日报 2024-03-04 字体:

闫浩
 

  元宵佳节,圆月悬挂天边,似有薄雾笼罩,老人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天的月亮依旧圆润、明亮,酒在地上的光,与路灯的交相辉映,点缀着漆黑的夜晚,照亮了离乡人的心,这一刻举头望月,若有所思,这或许就是天涯共此时的含义。我路过熟悉的十字路口,平日里熙熙攘攘的街道变得沉默不语,徒留下一阵阵寒风和马路两边等待着融化的残雪,站在路灯下,看着被路灯拉长的影子、看着远处饭店的霓虹闪烁、看着周围的万家灯火,眼神渐渐的迷离了,仿佛看到了家乡的岁月,那一刻,想起了家乡的味道。

  那是1999年的冬季,一家人要回老家过年,绿皮火车的汽笛声萦绕在我耳旁,坐在卧铺上,看着窗外的新鲜事物,就好比那时候能看上大风车一样,一路上30多个小时的颠簸,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吃上一碗泡面加一根火腿肠。在那个年代,能够吃上泡面就是很幸福的了,父母总是把火腿肠留给我和哥哥。一路上舍不得闭眼,对于一切都充满新鲜感,下车前母亲把我和哥哥包裹好,棉衣棉裤,保暖的小帽子,还有一副卡通的小手套。下车了,姑父和老舅就在站台等着我们,老爸背着哥哥,老舅一手拉着我一手拉着行李箱,剩下的行李由妈妈和姑父负责,最后还要换乘一班火车回家。

  到了家里,亲戚们包好了饺子等我们一家的回来,那是离别多年后的回归,归乡路一走就是九年,这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父母深有体会。那时候奶奶家住的平房小院,门前一条破旧的水泥路,坑坑洼洼的,小院的铁门上贴上了福字,进了小院的铁门,就能看到平房的全貌,左边的柴火堆,被爷爷整齐地堆在那里,柴火堆旁边有个独立的小棚子,那就是我家守护者黑毛的住所。黑毛是一条德牧,负责看家护院,看见我原地转圈圈,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房檐上还有层层积雪,侧面的房檐下悬挂着冰溜子,屋顶的烟囱在冒着白烟,蓝天白云仿佛近在咫尺。双层的玻璃上贴着迎接新年的窗花,家里还是烧炕,屋里十分暖和,一家人围着圆桌坐在一起,聊着家常,吃着只有家乡才有的美味。家里我最小,大家都让着我,哥哥姐姐们开了几瓶小蝌蚪,给我倒了一杯,那味道简直是人间美味,可没想到,那一次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喝过。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家里这么多亲戚,还很陌生,天性胆小的我话也不多,就喜欢围着黑毛跑,偷偷从厨房拿小排骨给黑毛吃,还把剩下的小蝌蚪喂给他喝,往后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我都会问黑毛怎么样了;老家的大豆腐、酸菜、蘸酱菜、炖茄子更是体现出家乡的风味,不由感叹家乡丰富的食物,以至于我从瘦小的体格逐渐变胖。

  爷爷的三轮车上拉着我和哥哥,当然还有黑毛在前面拉车,那是在南五路新修的水泥路上,爷爷骑着三轮车,带着我们几个孩子,来回兜圈,开心不言而喻。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飞驰在黑土地上,看着蓝天白云,心中满是幸福。

  那是我第一次吃烧烤,老姑带我去的,印象里的三百胡同,窄窄的巷子里,墙上都是贴的报纸,有些破旧的小巷子,斑驳了岁月的记忆,荒芜了时光里的点点滴滴,只留下了当地人最爱的一口烧烤,俘获了一大批人,这味道让每一个离开家的人怀念。喝上一杯小蝌蚪再加上几串羊肉串,小小的满足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幸福。2013年,考完大学,我又回来,跟着两个哥哥一起吃着烧烤,喝着汽水,那个夏天让我重温了儿时的幸福。

  时过境迁,往后几次回到家乡,我总是难掩激动的心情,只要下了火车,心就踏实了,心里想的永远都是我到家了。岁月更迭,时光飞逝,奶奶的平房建成了楼房,看家护院的黑毛被人偷走了,哥哥姐姐分散在天南海北,爷爷也离开了我们,往年家里的热闹少了一半。虽然住进了楼房,却没有平房那样的温暖,相反冷清了一些。盖起来的高楼大厦,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进步,可在原先胡同的墙上,仍然可以看到过往的沧海桑田,小蝌蚪在零几年就倒闭了,大街小巷开起来的烧烤店,早已失去了三百胡同的味道,我想那是属于我那一代人的味道。不过,谢谢岁月,今年回家,我看到了熟悉的站台,和20多年前一样没有一丝改变,还有从哈尔滨开回家的绿皮车,熟悉的汽笛声那是我回家的讯息,是我回家的骄傲。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忘不掉的名字叫岁月。无论何时何地,愿每一个离开家的孩子还能记得家乡的味道,还能记得家乡的温暖,踏上那一片土地时,能有深深的共鸣,那一刻放下所有压力,享受着傍晚的晚风,以及走街串巷的家乡味。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