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火树银花闹元宵

来源:绥化日报 2024-02-23 字体:

矫友田

  元宵节是灯火节,从史料记载来看,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年间,就已经有了用盛大的灯火祭神的习俗。

  元宵节,又称作“灯节”,可见灯是这天最大的特色了。故而民间才会有“正月十五闹花灯”之说。人们爱灯,喜欢灯,它是驱逐黑暗的勇士,给人们带来光明。因此,大凡是年节或吉祥喜庆的日子,都要悬灯挂彩以示庆贺。

  旧时,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上灯”,市面上会挂出了各式花灯,供人们购买。到了正月十四“试灯”,各处也纷纷搭起牌楼、鳌山、灯棚,或燃放烟花,预庆元宵。到了正月十五开始算“正灯”,也就是灯节的正日。不但各处有灯会,比赛花灯,小孩们也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行玩耍。这种热闹欢欣的情景,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六,甚至是正月十八才“落灯”。

  唐宋时期的灯彩制作,已经极为精彩。心灵手巧的艺人们,别出心裁的将皮革、丝绸、兽角、翎毛、琉璃、玉石等材料,巧妙地运用到灯彩制作中,从而制作出各式各样美丽的花灯。

  当时,人物灯有“嫦娥奔月”“刘海戏蟾”“西施采莲”等;花果灯有荷花、牡丹、柿子、藕、西瓜、南瓜等;百族有龙、凤、鹤、鹿、马、猴、鲤鱼、虾之类。更为奇巧者,则是鳌山、亭台楼阁、龙舟之造型;还有的扎灯塔、灯山、灯球、灯牌坊等。此外,在闹市的相望之处,还常系一彩索,悬灯于下,名叫“过街灯”。

  到了明代,灯节活动更为发展。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南京)即位后,为了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是我国最长的灯节。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仍沿旧习张灯十夜。

  清代的灯节,也盛极一时。在紫禁城的宫廷之内,每年元宵节都要架设“鳌山灯”。负责此项工程的艺人们,总要预先在前一年的秋天就收养许多蟋蟀。待张灯之后,便将它们投入灯罩里。

  灯彩的地方特色十分浓郁,各地均有自己的代表产品,比如北京的宫灯、广东的走马灯、浙江的硖石灯、上海的龙灯、四川的自贡灯、哈尔滨的冰灯等,都蜚声中外。

  元宵节吃元宵,是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的习俗。不过,北方大部分地区,在正月十五这天,除了吃元宵之外,必吃饺子,两者都有吉祥团圆之寓意。

  元宵这一美食,最早出现在北宋。只是最初的元宵还称为“元子”,是用糯米做成的圆球,不用糖做馅子,而是把糖放在汤里。

  到了南宋时,“元子”才用乳糖做馅子,称为“乳糖元子”。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一上一下,又浮又沉,浮在碗上,颇像一轮明月挂在天际,所以也叫“浮圆子”或“团子”。

  到了清代,民间元宵制作的品种极为繁多,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享誉全国的著名元宵品牌。

  元宵之夜观赏烟花,也是民间一个古老习俗。

  宋代的烟花制作技艺日臻精巧。宋代文人西湖老人在《繁胜录》一书中,记载了宋宁宗时期,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的盛况:“庙前拥挨,轮马盈路,多有后生于霍山之例,入五色烟花,放爆竹。”

  明、清时期,我国民间制作烟花以及燃放烟花的盛况,都大大地超过了前代。据明代文人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记载:北京的灯市,到夜晚燃放烟花。烟花有的构成架子,有的则像盒子,能够喷发出葡萄架、珍珠帘、长明灯等花色。

  元宵节离不开一个“闹”字,张灯、观灯、赛灯叫“闹花灯”,社火百戏叫“闹社火”,整个活动叫“闹元宵”。

  社火,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旧时,因为多由民间社会宗教团体出面组织,所以也叫“社伙”。

  社火一般从正月十一就开始了。社火开始的第一天,称为“上彩日”,晚上要吃“上彩饭”。民间社火在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达到高潮,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延长至正月二十九才结束。

  社火的内容丰富多彩,诸如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大头娃娃、打花鼓等等。

  元宵节狂欢庆典的关键,似乎就在一个“闹”字。喧声驱逐夜阑,灯光掩盖夜色,人们在元宵节不仅玩得不亦乐乎。这其中的乐趣,一定给无数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