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老屯情怀

来源:绥化日报 2019-10-21 09:17:50 字体:

潘喜录

  暑假到了,儿子问我:“老爸!今年还去老屯吗?”我不加思索地说:“那是一定的!”儿子有些不高兴了。

  “怎么还去老屯啊?”

  哦,我难忘的老屯。

  生我养我四十年多年的老屯就坐落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郊,美丽而充满神奇的呼兰河就从我家老屯的后面蜿蜒流过。呼兰河我的母亲河是您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屯人。沧海一粟的老屯在省级地图上根本就找不到它地身影,可在我心中老屯却占有一席之地。记忆中的老屯风光旖旎,呼兰河水波澜不惊,不舍昼夜地吟唱着古老的传说。原始河套灌木丛生,飞禽走兽悠然自得,真可谓“棒打狍子瓢舀鱼” 。颇具自然之美、民风淳朴浓郁的老屯和充满诗情画意的呼兰河不知编织了我儿时多少天真浪漫的梦想。这里有我人生旅途中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愁、太多的难以割舍的情怀。老屯的老邻旧居、儿时的伙伴,老屯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总是萦绕在心头,总是历历在目前。

  哦,我难忘的老屯。

  由于工作关系,我举家搬迁到了繁华的都市,可是人是搬走了,然而我对老屯的情怀是永远也搬不走的、挪不动的。多少回梦见老屯的风雨沧桑,梦见老屯人任劳任怨、开心上进的身影——记忆中的老屯有七八十户人家,全屯一色的茅草房,家家户户的院墙都是用草筏子块垒起来的。

  夏秋季节,院墙上爬满了豆角、倭瓜的秧蔓。蝴蝶起舞,蜻蜓嬉戏,远处各种小鸟在树上扯着嗓子卖弄婉转的歌喉,蝈蝈们也不甘寂寞,尽情地引吭高歌,仿佛一首悦耳动听的交响乐。

  还记得儿时捉蜻蜓的情景,一只手高高举起,将拇指和食指岔开,其它三指攥紧,嘴里念念有词:“蜻蜓蜻蜓落我棍,我棍有香味……”待蜻蜓落定食指后,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捏,就将蜻蜓的腿捏住了。儿时捉蝈蝈也更有一番情趣。捉蝈蝈的最好时机是:大热天的中午时分,此时在老屯的房前屋后到处都可以听到蝈蝈的鸣叫声,每每出去都大有收获,什么“火红”啦、“大愣”啦、“绿豆”啦等等,蝈蝈的名目繁多。裤脚、裤腰、袖口等凡是能藏蝈蝈的地方都利用上了。

  老屯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欢乐,尽管那个年代很穷,但是老屯却成了孩子们生活的乐园。

  哦,我难忘的老屯。

  老屯我青年时代的许多梦想在此放飞,老屯也是我圆梦的摇篮。这里留下了我多少欢声笑语、爱恨情愁。

  如豆的灯光下有我苦读圣贤的身影;乡村泥泞的马路上有我每天步行几十里求学的脚印;小河边、月光下,有我与女孩携手漫步的倩影……尽管那个年代很穷,然而人们的精神世界还是多彩多姿的。老屯真的很穷,为了谋生存我辍学做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大帮哄”的年代,无论你付出多少,但都是得不偿失。我饱尝了劳动者的艰辛、生活的清苦。然而,令我感到慰藉的是,这段农民生活使我的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得以历练,意志得以强化,信念得以坚定,理想得以升腾。就在那年秋天挥镰收割的时候,由于不慎镰刀割坏了手指。伤好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我又背起书包上学了。就是这一刀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至今我的手上刀痕依旧,这刀痕也深深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哦,我难忘的老屯。

  改革的春风吹活了老屯,老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忆中的茅草房、草筏子块院墙早已没了踪影,如今的老屯一色的砖瓦化、砖院墙或铁栅栏。农家小轿车往来穿梭于乡间平坦如镜的水泥或柏油路上,人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梦想成真的喜悦。昔日的老邻旧居、儿时的伙伴如今都成了生活的富有者,幸福的享受人。老屯与时代共进,老屯与社会共和谐。

  哦,我难忘的老屯。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回到老屯再也听不到百鸟争鸣的乐曲,再也看不到小巧玲珑、爱唱爱跳的蝈蝈了,再也领略不到呼兰河畔那广袤无垠的原始河套的神韵了,但是,这并非影响我对老屯的满腔情怀。

  哦,我难忘的老屯。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