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又到一年重阳节

来源:绥化日报 2017-10-30 字体:

吴小毛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当然说重阳了!据《易经》中载,"六"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九又与"久久"同音,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古往今来,在这个传统佳节里,人们照例要举行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秋高气爽,金菊笑绽,丹桂飘香,正是健身、进补的好节令。除了登高、赏菊、插茱萸这些活动外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都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插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习惯在重阳节这天,或佩茱萸囊,或茱萸插头,意为可以辟恶气,抵御初寒。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因而,能够驱风逐邪、消积祛寒的茱萸被喻称为“辟邪翁”,重阳节也被称为“茱萸节”,唐诗人张说有诗云:“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茱萸是我国名贵的药用经济树种,也是世界上三大名贵木本药材之一。《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之分,吴茱萸主产长江以南地区,其果实能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疗呕逆吞酸、腹痛吐泻、口疮齿痛、湿疹溃疡等;其枝叶能除泻痢、杀害虫;其根也可入药。山茱萸以其皮、肉入药,性微温,味酸涩,入肾肝二经,具有补肝益肾、固涩防脱、安五脏、通九窍的作用,可治眩晕耳鸣、腰膝酸痛、自汗盗汗等症,久服益精提神、强力长年。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除了避祸消灾之外,“登高”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