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刘双军,“爱琢磨”的血性营长
http://suihua.dbw.cn   2016-04-10 22:19:19

黑龙江某预备役团炮兵营营长刘双军。

  刘双军,兰西人,2001年6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现任黑龙江某预备役团炮兵营营长。个人先后被师评为“抓基层工作优秀机关干部”“抗洪抢险先进个人”;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十大杰出爱民模范”、被省军区评为“优秀人才标兵”“优秀保卫干部”“学雷锋先进个人”,获得学雷锋银质奖章,荣立二等功;2014年,被四总部评为“全军优秀基层指挥军官”。

  爱琢磨,破解了一个个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绊马索”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承平日久,丢掉姓军为战的主业,将来上战场掉了链子,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是刘双军在日记本上对自己的告诫。预备役部队寓军于民的性质天然标注了在军民通用保障上,有着特殊的优势和广阔的空间。而以往预备役部队编兵整组只重视人员编组,忽视了对军民通用装备器材的统计和组织,致使遇到紧急任务时常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2010年5月,刘双军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反映某作战部队实现军民通用装备器材军地融合编组的做法,对他启发很大。他组织立即全营干部开展驻地军民通用资源潜力调查,并多次走访政府相关部门,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军民通用物资优先保障协议,让部队遂行任务时优先使用这些物资器材有了法律依据。经过3个月的编组,预备役部队“齐装满员”从过去的不敢想变成了现实。这一做法得到师团两级认可,并在当年省军区部队的“全要素编组”示范现场会上进行了推广。

  爱琢磨,找到了提高兵员质量的新途径

  “敌人”的炮火铺天盖地,狂轰滥炸,烟尘翻滚。这时,只见8名预备役排长,带领战士采取分段跃进的方式敏捷地利用地形地物,时而跃进,时而匍匐,面对滚滚硝烟和熊熊烈火毫无畏惧,像一把出鞘的利剑,直插“敌”阵。“敌人”不甘示弱,组织反击。战士们处变不惊,利用干扰反干扰、侦察反侦察、机动反机动等多种战法巧妙应对,破解“敌人”的反击。经过“敌”我双方激烈鏖战和斗智斗勇,“红军”官兵最终把猎猎红旗插在了“敌”指挥所。这是今年该预备役团组织的一场山地战演练。该团领导介绍说,这支“红军”全都是刘双军营长所编的大学生村官。2011年4月,望奎县面向全县公开竞聘151名大学生村官,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刘双军心想民兵大刀、长枪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编好、管好、用好高学历民兵是大势所趋。如果能够成功整合、统一编组,势必会成为部队的拳头力量。此后,他按照“地方竞聘一个、部队考察一个、符合条件编入一个”的思路,三番五次往望奎县组织部和各村屯跑,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选聘计划。凭他这股爱琢磨的劲头,将52名大学生村官编入连队,成立了全军首个预备役部队大学生村官连。提升他们遂行应急任务的能力。2012年,遴选的4名大学生村官代表团队参加省军区预备役部队基础训练比武竞赛,获得预备役士兵入队训练、武装越野、手榴弹投掷3个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爱琢磨,带领官兵出色完成各种危难任务

  有乡土情、有百姓缘,百姓出点什么事,最先想到的就是刘双军。今年4月22日14时,望奎县国能生物发电厂玉米秸秆燃料库发生火灾,厂内10垛秸秆燃料过火,火势迅速蔓延,严重危及附近居民区和工厂重要设施的生命财产安全。望奎县政府向刘双军所在营打来求援电话。接到救援命令后,60名应急救火分队队员携带灭火器具,火速登车前往事发地域。来到现场,火势凶猛,人无法靠近,离火苗好几米远都感到灼热难忍。通过勘察,刘双军发现15号秸秆垛还没过火。“赶快抢救15号秸秆垛!”刘双军第一个冲了上去。这时着火点距15号秸秆垛仅30米,且大部分已被浓烟所笼罩。60名预备役官兵顶着浓烟,经过30分钟连续奋战,终于把15号秸秆垛抢运到安全地域。而此时,大火已经烧到了15号秸秆垛边缘。抢险队员顾不上休整,又踏着污泥和脏水奔赴其它着火点。经过一天一夜的扑救,他们与驻地消防官兵合力将大火扑灭。由于扑救及时,附近居民区和工厂免遭厄运。

 
作者: 周海军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