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下午,贾洪涛“飞”厦门带去四件大事:一是开一个豆腐厂,二是收购当地的一家销售公司,三是跟海西晨报社合作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四是跟厦门晚报社合作延长物流配送半径,打通农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
贾洪涛,北林区永安满族镇永兴村党总支书记,“同时我也是合作社理事长,还是企业老总,从田间到市场,我都有职务。”
时间太紧,贾洪涛把午饭时间都安排来见“客人”。
跟贾洪涛一样,北林区县乡村干部感觉这个冬天格外忙。
市委《关于实施“双富”工程促进农村加快发展的意见》下发后,围绕“富集体、富群众”这个大目标,结合市委提出的十条发展途径,以“抓基层党建,村增积累、民增收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和谐稳定”为主题的“一抓二增双促”行动在北林推出。“双富”工程,变成忙在北林区干部手上的一项项具体行动。
激活“双富”能力
因为“大成福”,永安满族镇永兴村成为北版的“华西村”。
“大成福”由贾洪涛一手创立。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成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成福烟叶生产合作社、永安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四个合作组织,成了“粘合剂”,把小村688户抱成一个团,大成福农工商贸易有限公司就是“二传手”,把小村的农特产品送向全国,目前已经在福州和厦门成立2个分公司,销售范围从本村农特产品扩大到青冈玉米油、海伦龙王豆粉等全市农特产品和知名品牌,2015年公司销售额达1亿元。
依托组织,服务强村,依托能人,带动兴村。北林区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创办多种形式的农村经营性服务实体,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以及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承担产前、产中、产后有偿社会化服务任务。
西长发镇正黄一村由村组织牵头注册“兴隆屯”、“正黄头旗”等商标,依托经纪队伍,正黄一村瓜菜作物飞向全国各地餐桌。村里适时引进了蔬菜冷藏库项目、瓜果蔬菜批发大市场建设项目,年可贮藏瓜菜1000余吨,瓜菜不再货丰地里烂,货到地头死。
依托种植大户、销售能人、技术骨干,北林区越来越多农民被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加进“致富军团”,鼓了腰包,也壮了集体。
创新“双富”招法
东富镇太阳升村党组织书记陈满奎“牛事”多,全村16个农民合作社都是他的“手”,抓出了1.64万亩的规模经营面积,把马铃薯抓成了富村品牌。
陈满奎最牛的还得数把潘榆树屯打造成了屯级工业园,目前这个仅有农户70户,耕地70公顷的小屯,已经引进项目建设12个。2015年,村级集体收入实现18.8万元,比上年增长25.3%;人均收入达到12170元,增长15.1%;村级存款超百万元。
招商引项,返税强村模式,是北林区推进“双富”工程的一个具体步骤。
富群众是永恒的追求,富集体是践行问题导向。“双富”工程,一次新的历史性大考,北林区如何做答?
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办法、新路径,在“一抓两增双促”行动中,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引领力。
做大农家乐文章。位于绥望路24公里的太平川镇北星朝鲜族村,北靠呼兰大坝,南临月牙泡,朝鲜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这个村据此规划建设了民族餐饮、家庭旅馆、生态乐园、垂钓乐园、健身乐园等旅游项目。农家乐、采摘园,乡村的山、林、水、花草、农宅,都变成了可开发的资源,可壮大的本钱。四方台镇开发出农舍小院、风情小木屋等旅游项目。工农社区、兴和朝鲜族村等一批农家采摘、民族风情、生态观光等特色村落成为北林区乡村一景。
走一户富两户,劳务输出是北林区的富农抓手。新华乡新华村村干部动员在俄罗斯有种菜经验的农民,帮助新种菜人员办理出国务工手续,全村每年去俄罗斯种菜的农民多达70人,年创收近150万元。四方台镇兴胜村村干部每年往哈尔滨、齐齐哈尔、大连等地输出200多建筑“工人”,年人均创收3万元。
开采“脚下金矿”。在眼光向外,淘金的路上匆忙奔走的当口,北林区动员乡村组织眼光向内,盘活资产强村。于是,太平川镇新春村通过机动地发展智能化催芽、专业化育苗基地,为全村水田生产服务,盘活了村级组织经济。兴福乡兴福村把有26家企业的粮食收购一条街由原来的粮食商贸为主,发展成为粮食收购加工小区,聚合效应立显,总投资1.2亿元的天泽粮食仓储加工公司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寻踪而至”。兴和朝鲜族乡放大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现在全乡已有15家家庭饭店、50家“星级”家庭旅馆。
在“陈满奎”们的行动中,乡村党组织的活力里,农业的内涵、农村的面貌、农民的状态正在悄然转变。
提升“双富”质量
在东津镇爱国村凡是涉及机动田发包、林木资源拍卖等集体利益的事项,都由村两委集体研究决定,并经本村2/3以上村民代表签字同意。
严字出效益,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北林区大力倡导严格资产资源管理增积累,靠“管理”提升“双富”质量。
永安满族镇永兴村对过去不合理发包的资源进行了集中整合,实现了该清理的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收回的收回。近年来,共收回2万多棵树、83公顷机动田;对新建成的3200多平方米车库和商服楼等村级资产拿出了具体的使用和管理办法。
内紧,也要外扶。市质量监督局、中国银行绥化中心支行和市档案局是四方台镇兴胜村“包、联、扶、促”对子,对村级的整体规划,农民产业结构,如何打破常规种植、发展特色经济,以及建立“互联网+”新兴领域销售农产品等各方面出谋划策。
在“双富”工程实施过程中,北林区坚持走城市反哺农村之路,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服务村级经济发展格局。在全区范围内探索开展了“包、联、扶、促”工作,帮助村级党组织发展经济,即实行区级四个班子成员与21个乡镇结对,全区86个区直部门与139个行政村结对,深入开展了以“四包、两联、一扶、三促”为主要内容的包联工作。“四包”,即包信息传递、包政策宣传、包工作落实、包社会稳定;“两联”,即联系贫困户、联系能人大户;“一扶”,即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三促”,即促进作风转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提档升级。活动开展以来,驻村工作组的364名干部与695户能人大户、1112户贫困户、2780名农民党员结成包扶对子。“双富”赛场,百村竞发。在乡村干部忙碌的身影里,在农民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中,一股勃勃生机在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