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李秀斌的“富村战略”
http://suihua.dbw.cn   2015-12-16 16:36:50

  东北网绥化12月16日讯 11月28日一大早,李秀斌就来到位于村口的绥棱县上集镇诺敏河村桃花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大米包装车间。

  车间内,一台真空封装打包机前,几个工人正在紧张忙碌,车间一旁,牛皮纸袋封装的“米砖”小山似地堆了起来。

  “李书记,昨天发走3000多斤,今天能发多少哇?”

  见到李秀斌,正在忙碌的村民刘春莲大声问着,声音里充满着喜悦。

  “邮乐网的闫总说了,现在网上订单越来越多,今天也少不了,你们麻溜地干活吧。”

  李秀斌,诺敏河村党总支书记,在小村耕耘40年,打品牌、树能人、“互联网+”一系列“富村战略”,让诺敏河村步入了全省生态村、全省新农村建设星级示范村行列,村党总支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8月被评为全省首届最具魅力管理村。

  品牌战略

  上集大米和上集大蒜,绥棱农产品的两张特色名片。品牌是李秀斌树起来的。

  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只有跟市场联结起来才能显示生机与活力。占领市场靠什么?

  靠品牌!

  古镇上集位于诺敏河畔,诺敏河村正处于肥沃冲积平原内,每年春天从山上下来的桃花水、长年奔腾不息的河水滋养着诺敏河村稻米的品质,十里八村都“闻”得着诺敏河村的米香。而且这个村有种植大蒜的历史,优质大蒜悄然俏销于周边乡镇村屯。

  于是,李秀斌把品牌战略“铆”在了大米和大蒜上,2012年注册成立了诺敏河村桃花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半亩田大蒜种植合作社,并注册了“上集”商标,去年水稻合作社入会社员达到125家,合作社规模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余亩,大蒜合作社入社会员60户,种植大蒜800亩。

  打造基地的同时,李秀斌延长产业链条,实行精品销售路线,分高中低档包装,闯市场。“上集”品牌一上市就受到热捧,大米每公斤卖到7元,比市场价高出2元钱,每亩增收400元。大蒜每头卖到1.5元,比市场价高出1元,亩创效益1万元。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2万元。

  能人战略

  诺敏河村有58户农民在建三江种地,经营总面积近2.6万亩,相当于“再造”两个诺敏河村。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65岁的老党员杨军。

  2008年,杨军去建三江打工,给人家当技术员,发现建三江地多、承包价低,第二年,他带6户去建三江种了100多公顷地,纯收入超过70万元,李秀斌就把老杨盯上了,让他一波一波地往建三江“倒腾”人。

  1999年,村民邓广才在北京开起大米经销店,获利颇丰,“有人闯出路子,咱们就得跟上啊!”在李秀斌的鼓动下,又有10多人进京,目前已经在北京开起6家大米经销连锁店,每年纯利润超过30万元。

  2006年7月,有绘画手艺的民办老师唐永学带领15人去山东青岛开了一个美术社,专门搞牌匾设计安装,靠精巧的做工、踏实的服务态度、实惠的价格,唐永学迅速在青岛打开局面。李秀斌立即把青岛变成劳务基地,到目前,在青岛打工和创业的村民有100多人,他们还把阵地扩大到大连和烟台。

  截至目前,全村转移输出劳动力62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6%,实现劳务收入240万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

  “互联网+”战略

  今年9月,这个村牵手中国邮政旗下的邮乐网打起“互联网+”战略。

  互联网经济,正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热点,从去年初开始,李秀斌就开始琢磨,怎么让他们村的米“上网”。

  9月20日,李秀斌跟省邮政局电商下农村项目组组长徐慧峰达成协议,启动邮乐网跟诺敏河村的合作,10月末,正式上线销售。邮乐网强大的物流网络,立即变成了销售优势,上线头一周就销出3000多斤大米。

  李秀斌说,通过邮乐网,他们以每公斤9元的价格每天可销出3000至5000斤,“双11”当天就销出了1万多斤,截至目前,通过邮乐网已经销出大米5万多斤。

  今年10月,诺敏河村注册成立了绥棱县尚善河精洁米有限公司,李秀斌打算在明年建立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届时,在米博连锁店,或者在商场超市,拿起手机扫扫二维码就可以把相中的大米买回家。李秀斌充满信心地说:“诺敏河村的米,搭乘互联网的快车道,走得更远。”

 
作者: 王昱飞 安雅心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