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4月17日讯 近年来,望奎县把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探索出了市场化机制下新型主体转移、重组、联合发展的新模式。全县运行规范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达到2000多个,占总量的60 %;培育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市级规范社30个。
“抓小、扶中、壮大”,坚持分类施策。对经营面积500-1000亩的小型合作社,强化指导、规范运营、夯实基础,实现良性发展;对经营面积3000-5000亩的中型合作社,扩大规模、完善农机装备、破解融资瓶颈,向大型合作社迈进;对经营面积超万亩的大型合作社,帮助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建设烘干仓储设施,争取进入省级示范社行列。2015年,有6个合作社建设烘干仓储设施,3个合作社被评为省级规范社。
将种植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进行嫁接重组,实现种植、农机两社合一,解决了有机无地和有地无机的问题。全县22个农机合作社全部实现机社一体,合作社年均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社均200万元,入社社员亩均分红750元以上。
以省农业开发望奎旱作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吸纳祥和、更国、金农、禾丰四个合作社,组建了望奎县龙薯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标准化生产、科技化带动、品牌化经营、集团化发展,规模经营面积由1.2万亩增加到3.6万亩,形成了以规模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为主,特色水稻、杂粮、瓜菜种植为辅的产、购、销一体化。2015年,联合社通过采取分社间换位种植、在广东湛江开辟种植基地等方式,实现跨村、跨乡、跨省经营,各项产值累计超过亿元,社员户均增收近2万元。
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组建合作社,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依靠龙头企业的加工、销售优势,实现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这个县金穗水稻种植合作社就是由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蛙农业发展股份公司”为主体组建的,把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与现代化农业结合,将智慧可追溯系统应用于水稻生产和大米销售全过程,基地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4万亩发展到近4万亩,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带动社员5000余户,促农增收1200多万元,金穗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