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明水县崇德镇民主村,王立冬家,几位村民正在向他讨教种啥挣钱。
“去年这大苞米赔够呛,寻思着跟你干。”
同样是种地,40岁的王立冬和别人种的不一样。
大苞米棒大不挣钱,黄瓜籽小,王立冬却靠这“小精灵”发了大财。
2014年春天,亲属推荐他种黄瓜籽:“知道吗?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生产的钙中钙就是以黄瓜籽粉作原料。你种吧,种多少我全包销,直供药厂。”
2014年,王立冬与哈尔滨鑫顺公司签订种植黄瓜籽订单,专供哈药六厂。
效益咋样?当年每斤收购价38元。去年种220亩地黄瓜籽,一亩地出六七十斤,王立冬全种上,虽然收购价没那年高,但还挣了30多万元呢。
此外,从10年前开始,他就与省农科院签约,种22亩黄瓜籽繁种。好家伙,返种更挣钱,收购价每斤100多元。
村民问:“种黄瓜籽难吗?”“不难,就是费一些人工,再就是千万别遇雹灾就行。”
什么农药都不能上,人工除草。每年5月20日下籽,机器播种,两人三天就完活儿;6月中旬人工除草,平均一亩地一个工,一个工一天100元,干两遍,累计500个工,人工费共计5万元。本村村民、40多岁的孙强,家里地少,父亲身体不好,夫妻俩夏天在黄瓜籽里地除草,10多天就挣两三千元,解决老大问题了。
五六年前,那年的7月,那时种繁种黄瓜籽,黄瓜结够大了,眼瞅着就差上籽了,王立冬正在街里办事呢,媳妇打电话,声调都变了:“家这边下雹子了,正下在黄瓜籽这片地上,全打碎了。”他脑子顿时“嗡”一下,这下直接绝产。
雹子咋也不能年年下,一亩黄瓜籽顶10亩地苞米,出钱多,有动力,还得种。
“都说调整结构,就得往挣钱的作物上调,邻村的支书已经和我联系了,要种300亩。”王立冬说。
“如果形成规模,种上万亩,咱们就直接和厂家对接,还可以种植、生产、加工一条龙,打出自己的黄瓜籽品牌,通过互联网卖到大江南北。那个时候,小小的黄瓜籽就真正成了我们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了。”王立冬信心满满。村民说:“我们就跟你干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