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正文
李成国 无怨无悔带民蹚富路
http://suihua.dbw.cn   2016-04-07 17:05:33

  在肇东市尚家镇,说起福山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成国,干部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自2012年担任福山村党总支部书记以来,李成国把一个村集体经济负债100多万元的落后村,管理得井井有条,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2014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1659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57元。

  2009年以前,李成国就是村里的能人。他有自己的劳务公司,有自己的木材加工厂,在俄罗斯还开办过经贸公司,每年经济收入都在几百万元左右。

  2009年,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变卖了所有外地资产,带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毅然回到了福山村。当年投资800万元组建了福山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初期,仅有22户农民530亩土地入社,运营第一年,就亏损28万元。为了打消入社农民的思想顾虑,李成国提出了多项让利于民的措施,并承担了合作社的全部亏损。到现在,合作社经营的土地面积达到1.52万亩,入社成员达到了249户,实现经营效益998万元。

  2012年,李成国毅然挑起福山村党总支书记的重任。一上任,李成国就清醒地意识到:“现在当村干部,要想干事创业,再也不是帮困难户建几间房、帮村里修几里路这么简单的了。”

  尚家镇福山村多盐碱地、多草原。在一次参加全国畜牧会议时,李成国接触到江西正邦集团。经过与村“两委”一班人充分讨论,他决定把招商引资重点投向正邦集团,力争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全区域建设养殖基地,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

  此后,李成国和市、镇领导5下江西,用真诚打动正邦集团决策层,将投资2亿元的20万头生态猪养殖基地项目落户福山村,入栏种猪1.1万头。同时,福山村以收获的粮食全部销售给正邦集团作担保,投资1.5亿元的5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也成功落户市项目区,生态猪养殖基地,为福山村实现了每年50万元的经济收入;2013年,李成国得知宏大田园有限公司成为肯德基的供货商后,积极与其沟通,争取到肯德基肉鸡养殖基地项目落户福山村,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年出栏肉鸡300万只,参与农户150户,年均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

  凭着李成国对机遇的敏锐把握,一个既不靠山也不靠水的传统种植业村庄,就这样先后引来几个大项目落地。

  2014年,李成国从网上浏览到盐碱地改造国家项目这一信息后,通过多方沟通,与中国水产研究所梁丽群博士取得了联系,争取到国家863重点科研项目——投资3500万元的碱水养鱼项目落户福山村,建立了碱水养鱼科研基地,目前,已建成一个550平方米的科研实验室和10个碱水孵化鱼池,年产三花、五罗、鲟黄等特种鱼苗300万尾,产值3000万元。同时还争取到了清华大学张万宽博士的脱硫石膏改良重度盐碱地旱改水项目,建成700亩重度盐碱地旱改水试验基地。

  李成国还利用曾经在俄罗斯做木材国际贸易时在当地建立的人脉与友谊,把福山村作为大本营,带领村民走出国门闯世界,内外联手,村企互动,多点绽放。

  2013年,李成国把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光投向了俄罗斯。村里的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俄罗斯注册了农业种植公司,发展对俄农业开发,与中鼎牧业集团合作,由鼎辉基金投资1.4亿元租赁了2.5万公顷的俄罗斯大农场,租期49年,并采取订单生产模式,境外种植的玉米、大豆全部运回国内的金龙鱼食用油加工基地。由村集体组织村里富余劳动力到俄罗斯种植基地打工赚钱,年输出青壮年劳动力200多人次,人均年薪4万元以上,村集体分红收入达到18万元。

 
作者: 车彦旭 孙红卫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