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岁的马晓光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拐杖、轮椅成了他的“双腿”,然而他没有向命运低头,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走出了人生的“星光大道”。
马晓光出生在安达市万宝山镇金山村,先天疾病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知识的求索,小学、中学时,马晓光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1978年,17岁的马晓光初中毕业了,刚刚放下课本,他又拿起了医书,两年的时间里,他精读了《中药400味》等20多部中医中药论著。1980年,年仅19岁的马晓光成了村卫生所的一名医生。1986年村卫生所解体,“下岗”了的马晓光拄起拐杖踏进了省中医学院的大门,成了该校唯一一名“拄拐大学生”。这是一段艰辛的求学历程,当时上课在五楼,住宿在地下室,之间的23级台阶成了他最大的难题。开始时,同学们每天背着他上学、放学,时间长了,马晓光很是过意不去,便坚持自己拄着拐杖走,一天不知要摔多少次,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尽管这样,马晓光从没缺过一堂课,3年的不懈努力让他学到了一身精湛的医术。
1991年,马晓光在安达市七道街开办了自己的诊所,取名“马晓光诊所”。马晓光的治病理念是“常将他病为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从此,马晓光真诚善待每位患者。诊所附近的育才高中经常有学生生病,马晓光深知学生的不易,免费为学生诊病,有时连药钱都要搭上。这些年马晓光已经记不得为学生们减免了多少医药费,只记得最少一年也得两三千元,光2015年一年他就为10多名学生减免医药费一万多元。马晓光为了出诊方便,1999年买了一部轮椅,从此一有行走不便的患者打来电话,他便摇上轮椅主动上门义务诊病。几年间,马晓光的诊所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就医环境更好了,就医的患者更多了,哈尔滨、大庆、青冈、望奎等地的患者也都慕名而来。马晓光每天就像一部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停地摇动着轮椅,把脉、开方、抓药……用辛勤和热情换来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