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庆安县公安局特警大队大队长李生刚
北国的三月中旬,虽然依然是春寒料峭,但大地上氤氲的暖意,已然为一个盛大的春天拉开了帷幕。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一行来到了庆安县公安局,访问了一位从三尺讲台进入公安队伍的优秀警官。近20年的从警经历,让他成功完成了从优秀人民教师,到一名剑胆琴心的人民警察的角色转换。20年来,他始终牢记警察前面的人民二字,对待违法犯罪,他敢于亮剑;对待人民群众,他一片丹心。他,就是庆安县巡(特)警大队大队长李生刚。
他把群众当亲人
今年45岁的李生刚,于1971年出生于北林区四方台镇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18岁时,李生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海伦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李生刚被分配到庆安县久胜镇中心小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李生刚在三尺讲台上站了差不多6年时间。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李生刚也许就要成为一名典型的知识分子了。其实,在李生刚很小的时候,穿上军装或警装,一直是他的一个梦。也许,大多数的男孩子,小时候都做过这样的梦,所以,三尺讲台上的李生刚有那么一份“不安分”的梦想,也不足为奇。
在1997年的时候,李生刚的命运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那一年,县公安局在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民警,李生刚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说到这里,李生刚对记者说,他至今也忘不了自己考上警察后,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记得第一次穿着警服站到父母的面前,父亲当时对自己说,咱是农民出身,到啥时也不能忘了普通老百姓。李生刚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并带着这句话一路走到今天。李生刚在久胜镇派出所当了5年普通民警,后来又分别在欢胜乡、庆安镇任派出所所长。在欢胜乡当所长时,李生刚还是当时全市最年轻的派出所长,那时,李生刚只有31岁。
李生刚还记得刚刚当上警察的那些日子。作为驻村民警,辛苦自不必说,要取得工作成果,不仅要讲原则,还要讲奉献、讲感情。那时久胜镇是一个比较大的镇,人多情况也复杂。李生刚负责的是全镇最大也是最偏远的片区。如何快速打开工作局面,一度成为李生刚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与老民警的交流学习,李生刚深深地认识到,要做好农村警务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火热之心,拥有一片对辖区百姓的赤子之情。于是,他先从了解户情入手,打通与群众感情联络的渠道。但难题也就随之而来:人难找,面难见。白天农民大多下地干活,大部分居民家中无人,一天走访下来,腰酸背疼不说,还统计不了几个人。于是,李生刚重新制定了工作计划,白天村民干活的时间熟悉辖区的地理环境,中午和晚上入户走访。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他把入户时间确定在中午12时至下午1时30分和晚上6时至10时之间。为了能尽快掌握辖区情况,李生刚只能放弃双休日,趁居民大多在家时工作。走门串户很辛苦,晚上,大部分村组道路没有路灯,只能用手电照明,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前行。入户时,中午时常吃不上饭,就带点面包和矿泉水将就一下。记得当时李生刚管辖的一个村,地处偏远,开车只能走到村口,而且住户分散,登记时只能徒步进村。为了争取时间,李生刚有时就在村民家住下,第二天继续采集信息。刚当上警察时,工作证一时办不下来,经常碰到麻烦。入户走访时,人家要证件,可李生刚拿不出,人家就是不开门,认为他是假警察。每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耐心地一遍遍解释。有一次入户调查,家中只有女主人,人家说进门不方便,从门缝里把户口簿递出来。登记完后,女主人接过户口簿,不但一句感谢的话没有,还“砰”地一声,重重地把门关上。当时,李生刚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这样的事情,李生刚经常能碰上,但李生刚并没有埋怨群众,而是从自身找原因。他想,工作应该设身处地的让群众理解和支持自己。穿上警服不长时间,他就总结出入户走访的三块“敲门砖”:一张微笑的脸,一句中听的话,一颗耐烦的心。于是,他帮群众种地秋收,他帮群众上山拾柴,他帮群众买种子买化肥,总之,群众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李生刚的身影。渐渐地,李生刚赢得了群众的心,很多村民都把他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家中有了大事小情,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李生刚。
靠着这种拿群众当亲人的工作理念,他成为群众眼中最亲切、最称职的民警。群众满意,组织上更满意,短短几年时间,他就由一名普通的驻村民警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派出所长,而且,在欢胜乡当所长时,李生刚还成为全市公安系统最年轻的派出所所长。
谁说书生无剑胆
由于李生刚出色的工作,他先后在欢胜乡和庆安镇任派出所所长。2010年之后,他又分别担任过刑警大队教导员,巡警大队大队长等职务。2015年11月,巡警大队改为特警大队,李生刚继续任大队长。李生刚师范学校毕业,又有过多年从教的经历,在外人的眼里,或许他就是一介书生。书卷气十足的李生刚能“演好”与恶势力短兵相接的新角色么?
实践证明,书生也可以有剑胆!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2013年3月,办理致富乡陈某盗窃案,该人专门在庆安县及绥棱县农村盗窃农用物资,共作案50余起。此案的破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同年9月,破获团伙系列盗窃案,抓获盗窃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三人;踩点销赃人员李某某、李某二人,该团伙在庆安县发展乡、同乐镇、庆安镇、大罗镇、柳河农场等地作案50余起,案值近20万元;2014年2月,侦办一起团伙抢劫出租车案,抓获徐某某、张某某等团伙成员8人,共破获案件27起;2014年11月,破获吕某某系列偷盗案,该人利用在某超市送货期间,偷配仓库钥匙,后陆续盗窃该超市货物,共作案400余起。
上面这组数字,只是李生刚近几年来,领导巡警大队破获的部分案件。他组织领导破获的大大小小的刑事案件不下数百起。李生刚经手亲自侦办的有些案件,至今还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如成功铲除张某黑恶势力团伙案。2009年,有群众反映,庆安县居民张某,多次纠集张某某、李某某等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使用镐把、铁棒、木棒等工具,对来力台球室、鸿达驾校、宣胜超市等经营场所进行打砸,并殴打业主,索要财物,造成多人受伤,财物受损。为铲除这一“毒瘤”,李生刚亲自督办指挥,巡警大队抽调精兵强将,经过两个月的缜密侦查,逐步摸清其犯罪线索。民警们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走访群众上百人,制作各类笔录上百份。一点一滴地收集核实,最终掌握了该团伙全部的犯罪证据。10月22日,民警们在克东县将该犯罪团伙的主要成员张某一举抓获,随后团伙成员李某某、张某某也相继落网,其他涉案成员也陆续在缉捕归案。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巡警大队成功打掉这一恶势力团伙。案件的成功侦破,严厉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消除了社会隐患,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充分展示了巡警大队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决心和能力。
像2011年成功抓获闹市区拦路抢劫案,2012年成功端掉聚众赌博吸毒窝点案、违法收购电缆线窝点案,2014年破获的容留他人吸毒案,等等。这些经典案例足以说明,李生刚浓浓书卷气的背后,是对群众像亲人,对犯罪分子毫不手软的剑胆琴心。
总是冲在最前面
从穿上警服的那天开始,李生刚就已经做好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公安事业的决心和准备。而这种决心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只要这种代价能换来群众的幸福、一方的平安。因此,在工作中,凡有危难之处,李生刚总是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
庆安县巡警大队的很多民警不会忘记2012年12月23日那个惊心动魄的下午。
那天下午3时51分,庆安县巡警大队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在庆安县双庆小区4号楼1单元201室有一男子要轻生,火速救援。接到指令后,巡警大队大队长李生刚带领民警王富志、周波、卢佳安;辅警刘阳、于海新、任玉剑赶到现场,在了解情况后,大队长李生刚命令民警分成两组,一组疏散周围群众,一组进入楼内救援,李生刚带领民警进入楼道后见到轻生男子的舅舅王某文,李生刚在其手中接过钥匙打开房门,见屋内已是浓烟滚滚。屋内地板上有一堆棉被已经被点燃,在棉被旁边有两个被炙烤着的煤气罐,屋内男子见门一开,挥舞着手里一个半截的啤酒瓶喊叫着:我不想活了,你们谁进来,谁就得死!李生刚见状立即告诉身后的民警靠后,他自己向前与当事人谈话,劝解其放弃轻生的念头。该男子还是一意孤行,李生刚只得慢慢与之周旋。他与男子聊了一会,终于让男子放松了注意力,李生刚趁该男子注意力转移时,立即上前用右手打掉男子手中的半截的啤酒瓶,将其右手控制住,民警周波见状立即上前与李生刚配合将该男子制服,随后,李生刚马上将点燃的棉被和煤气罐分离,检查煤气罐后,与警员们将其搬离现场。现在想起来,李生刚觉得有些后怕,因为谁也不知道那煤气罐被烤了多久,也许瞬间就会爆炸。“但在当时,哪还有时间想那么多!”说完这话,李生刚自己也禁不住笑了。
说起李生刚,特警大队的卢家安还为记者讲了另外一件事:2012年6月11日晚10时许,接到庆安县公安局局领导的指令:发展乡23名老百姓被困于老高屯西河套内,要求巡警大队紧急救援。接到指令后,巡警大队全体警力迅速集结,在大队长李生刚的带领下火速赶赴现场。当时的局领导亲临一线指挥,李生刚带领民警第一时间组成“救援小分队”展开救援工作。面对危险,李生刚冲在最前面,所有参战民警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经过一夜的奋战,将被困23名群众成功救出,确保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说起李生刚,妻子陈春艳一脸的自豪。当初,他们在海伦师范上学时,她怎么也想不到李生刚会成为一名剑胆琴心的警察。虽然为丈夫自豪,但李生刚的每一次冲锋在前,都会让陈春艳和女儿担忧不已。对于妻子和女儿为自己的担心,李生刚觉得很是愧疚,因为这些年忙于工作,疏于对妻女的照顾。但对于自己的选择和追求,李生刚并不后悔。这份无悔缘于一种神圣的使命,也缘于一份责任。为了让无数个家庭里的妻子和女儿每晚都能香甜地入梦,李生刚说,他和他的战友们时刻准备着,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