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3月27日讯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稳则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就农业和粮食方面的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把准脉搏和指明方向。
安达市迅速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绥化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的各项工作部署,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用新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区现代化,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良好开局。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末,安达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96.7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6.7%;玉米面积191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7%;粮食总产量实现了22.49亿斤。农业总产值实现119亿元。
2015年由于受玉米价格下滑的影响,如果不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将会严重的影响农民增收步伐,因此,调整种植业结构,对于安达来说,势在必行。2016年重点是压减玉米面积20万亩,重点向水稻、青贮和鲜食玉米、蔬菜、特色经济作物等上调,调整后,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是:玉米170万亩,压减20万亩;水稻6万亩,增3万亩;青贮15万亩,增10万亩;蔬菜(含复套种)18万亩,增2万亩;特色经济作物6万亩,增4万亩;薯类增1万亩。农业总产值实现130亿元,增长1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8%。
去年旱改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打破了玉米一统天下的格局,增了3万亩。今年水稻播种面积可达到6万亩。2015年太平庄镇双兴村引进大庆能人流转土地1万亩,发展水稻产业,经过一年的实践,水稻平均单产达到980斤,亩纯效益600元,是种植玉米效益的一倍以上。仅旱改水一项,2015年就纯增收近1000万元。基于此,安达把旱改水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了“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间百万亩的水稻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水稻面积计划发展到30万亩。
在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这个市还大力度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粮食稳定增产的生态系统,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水稻育秧大棚、蔬菜棚室等农业设施建设,搞好田间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设施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向上争取水稻育秧大棚和蔬菜棚室等农业设施建设资金,力争新建水稻育秧大棚300栋,蔬菜棚室100栋。强化农业机械化建设,支持在种植业合作社基础上,建设农机合作社,推进农业生产由全程机械化向全面机械化转变。强化“黑土地”保护工作,搞好秸秆还田、深松联合整地、起垄和秸秆生物发酵、造肥还田等试验示范,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全市秸秆还田争取达到20万亩,完成深松整地70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20万亩。
大力度抓好“互联网+农业”发展,确保实现“卖得好”。积极贯彻落实全省“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在农业产业各环节的应用,实现“种得好”与“卖得好”同步推进。加大电子商务推进力度,组织农民合作社、企业进驻生态龙江平台,从而推动全市“互联网+农业”的工作开展。同时成立专门队伍,定期开展对农产品市场分析,指导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经营,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