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久胜镇450贫困户已有300多户脱贫
http://suihua.dbw.cn   2016-02-17 09:54:27

  东北网绥化2月17日讯  截至去年底,庆安县久胜镇450贫困户已有300多户脱贫。这个镇贫困户快速脱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扶贫不搞“大水漫灌”,不“撒胡椒面”,而是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贫困户急需的项目,发挥涉农项目的综合整体效益,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过去每当上级拨付扶贫资金,或是“化缘”到扶贫资金,大多是按每个村的贫困户数下拨。这样表面看来解决了贫困户的困难,但在层层分解贫困户指标的过程中,难以做到应识尽识,真正的贫困户被“屏蔽”,难以从根本上脱贫,这种“撒胡椒面”的做法,数字好听,但解决不了大问题。镇党委政府改变这种做法,坚持抓住贫困户急需的项目,多个渠道蓄水,一个笼头放水,整合扶贫资金,抓好扶贫大项目,帮助贫困户脱贫。

  久胜镇是水稻产区,全镇98%的土地都种植水稻,所以水稻的经营水平是决定富裕和贫困的关键点。好的种植户,1公顷地纯收1万元以上,是十拿九稳。但有些农户由于种植水平低,收入赶不上好户的一半,弄不好还“白玩”。镇领导认为,水稻种植的关键环节在于育秧,要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效益,必须在育秧环节上突破。为此镇政府集中使用200万元扶贫资金,又筹集到100万元资金,办起智能育种车间,免费为贫困户育秧,免费提供大棚的木杆、塑料布。同时镇里还派出由12人组成的技术员队伍,深入到田间地头,按照生产环节对每个贫困户进行具体帮扶指导。他们还采取“对户问责、定点挂钩、不留死角”的扶贫办法,确保贫困户种植水平的提高,当年80%的贫困户公顷效益达到万元以上,实现了迅速脱贫。

  久胜镇特别注重抓住那些能够快速启动又实惠的项目,加大扶植力度,促使贫困户迅速脱贫。从2014年开始,这个镇利用水稻育苗大棚,搞起木耳菌栽培,好的一年能挣到3万元,差的也能挣1万元。镇政府认为这是很好的扶贫项目,但本地没有木耳菌生产基地,从外地进菌种花费大,又不赊欠,贫困户难发展。为此镇政府动员水稻种植大户张文会采取入股投资的办法,很快办起绿源食用菌合作社,投资3000万元,建起生菌生产车间,年生产1000万个木耳菌生产袋。接着动员贫困户发展木耳菌生产。贫困户发展这一产业的,优先发给扶贫资金,帮助办理贴息贷款,并可赊欠木耳菌袋。通过这些措施,全镇有75%以上贫困户种植了木耳菌,而且有许多贫困户当年脱贫。久旭村大骡子屯王树山原是屯里的贫困户,去年他搞起两个木耳大棚,挂袋种植8万个菌袋,纯挣12万元,当年成了富裕户。

  有些贫困户在发展进程中,总会遇到新难题,镇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引领创办新的项目,促使贫困户在致富路上不停步。有些贫困户水稻生产丰收以后,又出现了加工难、销售难、转化难等问题,好粮卖不上好价钱。为此,镇政府应时采取破解办法,在每个村都建起水稻加工企业,靠龙头企业与市场直接对接,既确保农产品销路畅通,又能卖上好价钱。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式、合作式、统种式、分红式等多种形式,让企业同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特别是贫困户企业还通过让利的形式,给予一些优惠待遇,农民只管种地,什么都不用愁。

 
作者: 张雨璇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