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绥化 传统农区向工业强市进军
http://suihua.dbw.cn   2015-12-30 19:48:25

编者按:

  11月29日,《黑龙江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以《绥化传统农区向工业强市进军》为题,报道了我市近五年来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促进传统农区向工业强市转变的经验,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东北网绥化12月30日讯12月15日,大雪纷飞,绥化市北林区张维镇内的绥化象屿金谷农产有限公司门前马达轰鸣,300多辆运粮车排成了长龙,等待卖粮。

  玉米种植大户蔡利锋不时地到收储库前看收粮进度,他说:“今年种了50垧玉米,往年都要运到外地去卖,今年‘绥化象屿’开始收粮,可以在家门口卖粮了,降低了运费、吃住等成本,收益能多些。”

  据了解,2015年8月,由厦门象屿集团投资25亿元的200万吨粮食仓储、6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项目,落户绥化北林区,将有力促进北林区粮食就地转化,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据绥化象屿金谷农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志新介绍:“公司从11月14日开始收粮,到目前已经收了14万吨玉米和4万吨水稻。”

  “这个项目一落地,就为张维镇带来了很大收益。”张维镇党委书记姚振良说,“‘绥化象屿’建设最高峰时,日用工量达到3000人左右,不仅当地人在此打工,望奎、绥棱打工者也纷纷赶来,带动了劳务及运输业的兴旺发展。”

  “绥化象屿”只是近五年来绥化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促进传统农区向工业强市转变的典型一例。

  隆冬的清晨,青冈农民张滨和伙伴们一同来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公司上班。

  进入厂区,换上工装,张滨在机器旁忙碌起来。他边擦拭设备边对记者说:“在这干五年了,工作很稳定,每月能挣2600多元钱。”

  据了解,龙凤玉米公司已成为青冈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玉米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7月开工建设的二期工程,目前已开工生产。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正在建设200万吨粮食仓储项目,加工能力将由120万吨增加到200万吨,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70亿元,缴纳税金近1亿元,可安置就业1500人。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绥化市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建设园区、引进项目、打造集群,促进工业经济取得飞跃发展,初步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型,正在朝着新型工业化目标大步迈进。

  产业园区是绥化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目前,全市拥有重点园区11个,覆盖了所有市(县)区,并重点建设了肇东、安达、兰西、市本级4个优势园区,其中绥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2015年9月,11个重点园区规划面积346.4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达93.0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累计完成73.12亿元。2011年以来,绥化市落户各个产业园区项目1000余个。园区潜能的逐步释放,为绥化工业经济提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这个市努力壮大绿色食品、石化、纺织等十大产业,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优势和利用地方资源的产业集群,鼓励扶持优质企业裂变升级,扩大产能,把小项目做成大项目,把单体项目做成群体项目,从而推动产业质效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加强。安瑞佳化工、贝因美乳业、象屿金谷粮食仓储及加工……正成为绥化工业崛起的一张张靓丽名片。2011年以来,绥化市开工建设产业项目2500多个,总投资额2200多亿元。预计至2015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9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925.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0亿元,实现利税100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2.8倍、2.14倍、2.8倍和2.3倍。

 
作者: 郑鹏飞 刘峰 史志强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刘可佳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