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2月29日讯 两年来,海伦市针对村级基层党组织班子软、矛盾大、管理乱、基础差、发展慢等五类主要问题,采取倒排方式确定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着重解决软弱涣散党组织五个方面问题,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促进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升级。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解决了9个村班子“软”、5个村矛盾“大”、11个村管理“乱”、15个村基础“差”、21个村发展“慢”问题,选树出45个“双富”示范村。
选育用多措并举,着力解决班子“软”问题。对9个班子“软”问题村,突出攻克难点,重点在支部书记选育上做文章。东风镇南兴村整个班子没有战斗力,不作为现象比较突出。市委责成组织部门牵头,抽调得力干部成立工作组,会同乡镇党委驻村抓整顿抓指导,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新任职村主任是一个可培养的苗子,采取“第一书记”发挥传帮带作用,给任务、压担子促使其尽快成长成熟。这名村主任先后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为村里修建桥涵27座,完成了7.2公里主辅路的香化、绿化和美化,使通村断头路通了,村里环境也美了,赢得了群众认可。再次选举,实现了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
多管齐下多点发力,着力解决发展“慢”问题。针对贫困村民生基础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差、富村富民的途径渠道较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低等问题,他们以实施“双富”工程为牵动,抓住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市的契机,采取多条腿走路,推动贫困村及软弱涣散村加快发展。到2016年底,101个贫困村的村级活动场所全部实现标准化,村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积累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0%。重点依托四大产业开发,坚持多管齐下多点发力,推动村级加快发展。即做大绿色富硒产业,建成100万亩富硒农产品种植基地和150公顷富硒产业园;做大旅游文化产业,打造东西两条旅游带,率先建成西线百家农家乐和东线百家林家乐聚集区;做大畜牧产业,稳猪、增牛羊,大力发展籽鹅产业;做大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电商、互联网+农业、+工业、+商业等商贸模式,拉动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带案下访现场办公,着力解决矛盾“大”问题。对5个矛盾大的软弱涣散村,采取处级领导带案下访方式,由处级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牵头包案,推动矛盾问题有效解决。海北镇西安村连续三年被列为全市信访重点村,开始为个人访,逐渐演变成群体访,导致村“两委”工作无法开展。面对这种复杂局面,市委书记亲自带案下访,通过在村里召开现场办公会议。通过调查发现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村党支部书记家长制作风严重、决策不民主、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的。根据这一情况,对村支部书记进行了组织调整,并选派了一名乡干部到西安村任“第一书记”,选定支委张福全作为书记人选进行培养。张福全不负众望,成功当选村支部书记,群众比较认可。
民主公开严格监督,着力解决管理“乱”问题。针对11个管理乱的村,采取开展“三资”清理专项行动、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三项举措,有效遏止了管理乱问题。永富乡井发村机动地发包未经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合同存在利益失衡现象。根据村民反映,市委组织经管、司法等部门成立“三资”清理工作组,清理出土地承包不合理合同70份。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通过公开竞价、公开发包,共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40万元。村里利用清理回的资金新建了办公活动场所,维修了道路,使一个管理乱的村走上了正轨。
财政支持部门扶持,着力解决基础“差”问题。针对15个基础差的村,采取财政部门“以奖代补”、追加村级运转经费额度、实力部门帮建等办法,着重解决村和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提档升级问题。今年,新建村活动场所37个,更新配备37套远教设备,对40个村活动场所进行了改建扩建,又建设精品社区1个、达标社区3个,使示范社区、精品社区、达标社区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7个。乐业乡前锋村以前是个经济空壳村,集体无任何收入。由于该村具有临路近城的区位优势,去年通过农业部门争取到了菜篮子工程项目,投资200万元,建了6栋温室大棚,村集体以占股分红方式每年可收入7万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