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升到新的层次
http://suihua.dbw.cn   2015-07-02 16:35:07

 

关于创新产业思路大力发展工业产业综合体项目建设的建议

徐象明

  “产业综合体”是一种以某种产业集群为依托,以确保产业集群的有效运行为核心,利用城市运营的概念建立的,能提供全方位服务,具有复合功能的综合体。它把产业资源聚合在具有城市功能形态组合中,创造了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其产业形态表现为产业集群,实现了工业、商业、服务业、地产业的协同发展;在建筑形态上表现为城市功能综合体,实现了工业空间、商业空间、居住空间、生活空间之间的融合。“工业产业综合体”不仅有标准厂房,还有住宅小区、幼儿园、社区医院、宾馆酒店、文体中心、文创大楼、公园等配套设施。不仅提高了土地有效利用率,而且以人为本,将“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产城联动,产镇合一”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战略思想。

  目前绥化市正处于大招商、大项目、大发展阶段,从市到县到镇都规划了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工业区,规模不等,但一个感觉:尚处在低级工业区状态,在规划的园区内种厂房,低、小、散。不仅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而且没有发展气息。就举国家级的绥化开发区为例,离市中心5、6公里,笔直的道路旁是一个个工厂,没有商业设施、文体设施、日常生活配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只重生产不重业余生活的园区,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特别是留住企业的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必须创造满足人需求的外部环境,解决他们的生活需求,使他们安心工作。要使园区成为集工作、生活、学习、娱乐一体的场所。使员工在园区内居住不再只是工作与生活的过渡,而是一种全新的工作生活体验,家庭化的园区生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怎样留住人才”是今后园区规划的重点。今后的发展并不是纯厂房,而是以新型厂房+科研办公+园区公寓+生活商业+企业会所的形式,打造新一代的工业产业综合体。新型厂房、科研办公可以满足企业生产和办公的需要;园区公寓可分为员工宿舍和专家楼,解决企业员工的统一住宿问题,提高员工稳定性;而生活商业,可解决日常所需;企业会所,为中高级人才提供前沿信息、资源、技术交流及共享平台。

  工业产业综合体可采用BT方式建设或引进投资商,采取租赁、转让和租转结合的方式。近年来,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投资泡沫泛滥,一些以住宅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中小型房企甚至已经选择告别房地产业。与此同时,大量房企涌向商业地产,以商铺为主的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也让这一领域的开发显得有些过剩,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近年来一些资金富余的企业开始另辟蹊径,看准了尚在摇篮中的工业地产领域,并在短期内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工业产业综合体这一地产开发新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据不完全统计,有15%的传统房地产开发商转投工业园建设项目,新型的工业地产发展必须是产城融合的形态出现。

 

关于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的建议

王树峰

  为开展好“互联网+农业”工作,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项目快速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创新思维,科学实施。一是统一思想。做到“两个统一”:统一决策者思想,将发展互联网经济纳入地方大事大项和重点工作予以强力推进,党委、政府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统一受益者思想,通过开展电商讲座、开辟网页平台等宣传形式,让广大涉农企业和社会各界更好认识电商经济带来的巨大效益,从而激发他们抢搭电子商务快车的热情。二是科学规划。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各地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都要具备电子商务后台应用系统,都要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网络零售额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一定比例。三是积极引进。积极引进电商体系,搭建电商平台,鼓励企业入驻平台。

  二要把握关键环节,构建体系,规范运行。在具体实践中,应围绕“种、储、销”三个环节,农业物联网、现代化智能仓储设施、电子商务“三个关键”,着力构建“四大体系”:一是构建运营服务体系。将互联网销售平台引入经济开发区,享受入区企业同等待遇。组织技术团队深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网络销售难题,并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方式,强化企业产品宣传。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扩大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知晓度。二是构建创业孵化体系。建立实体基地。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辟建创业孵化基地,吸纳有意愿的退伍军人、城乡妇女、大学毕业生、青年创业者等入驻创业,不断壮大电商群体。建立电商导航。借助引进的电商体系的科技研发实力和技术服务团队,建立电商导航,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更便捷的网络创业平台。同时,也要注重培育创业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构建人才培育体系。探索建立高等院校、电商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互联网+农业”人才培训模式。组织专家团队进乡村、进企业开展培训。组织电商业户、大学生村官、创业青年等赴电商发展较好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四是构建物流配送体系。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加盟国内大型物流快递公司,推动物流快递业正规化建设。同时,要整合物流资源,推进物流专业园区建设,规划引导物流业户进入专业园区经营,为“互联网+农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要成立领导组织,强化保障,配套跟进。要成立领导组织,组建电商委员会,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一是强化资金扶持。为发挥政策引领效应,制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电商平台建立、平台维护管理及电商企业奖励。要加大税收、金融信贷等方面支持力度,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强化配套建设。推进3G、4G基站建设,实现城区4G全覆盖,公共场所无线网络“WIFI”全覆盖。开展“电子商务进百村工程”,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引导更多的农村青年和农民从事农村电子商务。三是强化督查推进。对电子商务工作进行跟踪督办,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同时,将其列入年度考核计划,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有效促进工作开展。

 

关于尊重自然 经济 市场 政策和问题导向规律实现理性 科学和绿色招商选商选资的建议

张剑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市委提出的“三个导向”为工作统领和基本抓手,认真研究、总结和遵循产业项目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外在需求,推动绥化市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主要应该做到“五个尊重”:

  一是尊重自然基础条件。我们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生态优势明显,农业基础坚实,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前景广阔,产业体系较为健全。这就要求我们的招商项目要主打“农”字号,突出绿色生态主题,突出环保和可持续,把农业文章做足做大做强。

  二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市在省内率先开始探索利用农牧业资源、实施农牧业深加工、发展工业主体项目,试着走“农区工业化”路子,奠定了工业产业主体框架。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历经几次大的产业调整,但总体上还是保持了粮油、乳品、油气、建材、纺织几大基础项目,形成了产业特色和竞争基础。所以说,绥化的产业项目建设还是要继续坚持这个思路,就是先农后工、以农为本、从农起跳、加工链接、以工带农,最后达到工农互进合一、由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直到工业新兴城市的发展目标。

  三是尊重市场趋势需求。对于绥化来说,最直接有效的市场需求可能就在于全球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消费潮流,为我们的绿色特色农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要重点围绕市场需求上项目壮产业,由偏重“田间地头”向更加注重“市场端头”转变,由“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要通过培植发展龙头企业,靠精深加工做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扩张,提高农产品市场附加值,最大限度地惠及第一车间和普通劳动者。

  四是尊重政策落实走势。只有抢抓抓实用好用足中央和省重大政策举措,才能促进大项目、好项目、持续项目的落地生根。当前的主要重大政策有:1.“一带一路”和“东丝路带”建设,这需要我们找准定位、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其中,着眼于建设互联互通大通道,结合《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谋划建设交通、运输、物流等重大项目,加大进出口贸易企业的扶持引导,搞好对俄境内外项目承接和资源技术合作。2.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我市被全面纳入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规划,需要进一步争取利用好在经营主体、土地制度、金融服务和补贴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待遇,巩固扩大改革试验成果。3.国家在支持东北振兴过程中重点在“三农”建设、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上投资倾斜,全省实施“五大规划”,会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充分发挥投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这需要我们围绕“十大重点产业”,瞄准前沿领域,不断提升项目的支撑和辐射能力。同时学会资本运作,打造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吸引全方位资本参与产业投资和项目建设。4.新型城镇化建设,立足解决“三个一亿人”问题,市场广阔大有可为,我市要按照城市修编和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梯次发展、产城融合、改革创新的原则,以壮大产业、培植园区、强化服务为重点,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五是尊重问题出路导向。无论是产业项目建设,还是其他工作,着眼点都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最终落在有效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上面。建议既要稳步做好总量扩张的文章,更要加大盘活存量的力度,把引资引企的着力点和侧重点放到发挥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园区升级,培育知名品牌,打造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价值上,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推动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与此同时,从全市看,还存在着基层基础不强、社区功能滞后、乡村债务较大和基层组织薄弱等诸多问题,建议加强这些方面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并在项目设计摆放和产业培育发展上,坚持经济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硬件项目和软件项目、技术项目和人才项目、财源项目和公益项目、巨人项目和小微项目、异地项目和本地项目等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绥化产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层次水平。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