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创新驱动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立体式”开发
李树义
一要做活“龙头引进”这篇文章。进一步突出绥化区位、资源、土地、人文等核心竞争优势,紧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内食品行业100强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投资动向,抓住当前部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战略机遇,主动对接,跟踪洽谈,着力再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投资体量大、精深加工能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壮大企业规模,扩大农产品加工能力,补充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新鲜血液”。
二要做足“扶持服务”这篇文章。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议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产业化专项资金、科技攻关专项资金等,重点扶持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产能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加大申报支持力度,在申报国家和省级扶持项目时,重点向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倾斜;要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政府要加强协调,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推进银企合作,逐步建立符合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际需要的融资、抵押、担保、信用保证与保险等制度,搭建企业与证券、风投等机构的交流对接平台,促进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主动与政府对接,积极与银行合作,破解资金瓶颈,加快企业发展。
三要做好“科技创新”这篇文章。要引导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中心,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不断开发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延长产业链条的精深加工产品;要引导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鼓励龙头企业购买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要引导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工艺更新改造步伐,尤其要大胆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设备和工艺,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档次。
四要做优“延长链条”这篇文章。要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引导龙头企业重点在推进农产品二次以上精深加工上加大投入,形成高附加值产品;要做好产品系列开发。引导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发,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产品,改变产品单一状况;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引导龙头企业在加工副产品和下脚料的再次加工利用上寻求突破,形成循环经济。要加强配套产业建设。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大力发展印刷包装、仓储、运输、技术服务、商贸等配套产业,形成龙型经济。
五要做大“基地保障”这篇文章。要以“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为原则,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无害化”的要求,抓好玉米、水稻、蔬菜、奶牛、肉牛、生猪、肉鸡等各类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加工原料。
六要做强“品牌打造”这篇文章。要强化品牌奖励政策。鼓励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快研制开发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强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营造品牌创新的浓厚氛围,形成文化鲜明的品牌优势。对获得国家和省级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企业,要给予奖励,并在项目立项、财政贴息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要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组织企业全力参展,倾力推介具有绥化鲜明特色、科技含量较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品牌,依靠品牌来拓展市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七要做精“联结机制”这篇文章。要探索和创新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权、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把产加销、农工贸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龙头企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使产业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双赢”。同时,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明确农企双方权利义务,引导农户推行标准化生产,生产符合企业加工需要的绿色安全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提高合同履约率,促进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从而实现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朝着安全、环保、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
转作风优服务促进全市产业项目建设更好更快发展的建议
刘文斌
一、解放思想,狠抓落实
政府工作人员要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主动作为、创新作为,不断打造更加优良的产业项目建设发展环境。要把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推动发展上,敢于打破制约发展的思想禁锢和体制机制障碍,牢固树立“最好的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二、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应是自上而下,省直各部门做的是国务院和国家部委清理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作为绥化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响应,主动早动、联动互动。市县人大要及时配合政府工作,尽快取消或修改地方性相关条例中不适应当前政策和形势,以及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造成阻碍的内容。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以履行好职能为目的,通过优化组合,堵塞漏洞。
三、简政放权,营造宽松环境
全面梳理全市现有审批事项,重点对产业项目投资、企业生产经营、资质资格许可、行政事业性收费、社会组织管理等领域的审批事项进行清理。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规范权利范围,明确权力内容,让权利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实现权责统一,权责清晰,形成权限规范、程序规范、责任规范的权力结构和违规工作人员“倒查追责”的权力运行机制。
四、创新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一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标准化审批,集成所有审批要素,编印《行政审批手册》,作为唯一的审批行为依据,工作人员严格按手册规程操作。二是实行政务公开,市县政府和审批主管部门要努力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三是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建立相关部门联合审批和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审批机制。四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行政审批流程。通过采取前置要件“图示化”、申请报告“表格化”、审批结果“公示化”、审批流程“标准化”、审批权力“模块化”、审批监督“动态化”、运行制度“刚性化”、优质服务“人性化”、管理“扁平化”、方法“特色化”、人员“全能化”、形象“统一化”、逐级审批“不重复”和窗口工作“全科制”等措施,进一步固化流程,强化制约,提高审批效率。
五、改进执法行为,维护市场公平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重解决好职能和工作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既要保持和整治“四乱”行为的高压态势,也要充分发挥维护经营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为产业项目建设更好更快和持续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创造基础条件提供重要保障。突出执法重点,把行政执法的重心放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上,放在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上,对守法经营、规范发展的产业项目建设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少打扰、多服务,少干预、多支持。
六、扩大社会参与,共同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发展环境的改善
一要发动群众。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经济和产业项目建设发展环境,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的需要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和归宿。二是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要切实肩负起社会赋予的职责,与政府一道共同把我市的发展环境巩固好、维护好、创造好。企业家要把促进发展的所思所想,把改善环境的所闻所见,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尤其是在产业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过程中,对遇到的变相勒卡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敢于直言。三是建立第三方面审查制度,邀请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由法律咨询、政策研究、政务服务等方面专家成立的专家审核组,参与行政审批项目的取消与调整的确定工作。四是要重视和依靠各类行业协会、企业商会,发挥它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传达政府声音,反映企业状况,切实维护好企业利益。
关于我市商贸物流产业提速发展的建议
马秉忠
目前,我省正在紧紧围绕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抓紧实施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我们绥化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借助这一优势,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如何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快物流业的扩张和提升,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是要科学制定规划和政策。建议紧扣国家和全省的战略部署,结合绥化实际,突出城市战略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业长远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档次和业态,制定出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同时,要加快研究制定一些有助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和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激励商贸流通企业管理创新和规模扩张。
二是要大力培育主体物流企业。建议加大商贸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立足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优势企业和专业市场,强化政府引导,加快引进或扶持规模大、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特别是具有出口资质的国内外高端物流服务运营商,到我市建立区域性分支机构或货物集散配载基地,带动和提升物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同时,切合商业发展规律,鼓励、引导我市现有企业在兴建现代专业市场的同时,也积极投身商贸物流业发展,促进企业由开发建设向开发建设与发展产业并重转变,使企业成为开拓市场、经营市场、繁荣市场的主体。通过企业+市场+产业的发展模式,改变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前市场经营主体缺失、商贸物流业发展相对分散、不成体系的局面。
三是要引导企业更新观念。建议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改变传统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各个环节分割运作的观念,促进现有运输、仓储、外贸、邮政、批发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推动有条件的运输、仓储和代理等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大力促进大型企业物流业务分离外包,从而提高流通效率,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逐步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三足鼎立,互相补充、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四是要加快生产资料物流转型升级。建议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优势,鼓励生产资料物流企业利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整合内外资源,延长产业链,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增强信息、交易、加工、配送、融资、担保等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由单纯的贸易商、物流商,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鼓励支持生资、建材、汽车等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完善配送体系和冷链物流,抓好域内外绿色食品旗舰店和品牌连锁店发展。
五是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建议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加强与商贸物流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农工商结合、商贸融合、商商联合的跨地区、跨部门的大型企业集团和综合商社,发展商品总代理、总经销和联营、联销等国际通用的营销方式。合理选择物流网络节点,完善信息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社区便利店合作开展“网订店取(送)”。让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布设集散中心和网络,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要求。
六是要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和地方铁路。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快修建哈尔滨至黑河的高速铁路,从南到北把我市北林、兰西、望奎、青冈、绥棱、海伦、明水、庆安等10个市县区串联起来,充分利用“全国铁路快运网”的建设机遇,助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逐步形成以绥化为枢纽、沿线城市全面跟进提速的经济增长新格局。同时,既要紧紧抓住“哈欧国际货运班列”,让我们的产品第一时间走出国门。也要深入挖掘地方铁路优势,增加物流货运车皮量,实现我市地方铁路与国内、国际货运网和重要港埠的无缝接轨,把我市铁路货运锻造成享誉“滨北”的铁路物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