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青冈实施产业扶贫增强“造血”机能
http://suihua.dbw.cn   2015-05-27 17:06:17

  东北网绥化5月27日讯 5月20日,记者走进青冈县永丰镇友爱村,庭前闲人少,田间耕作忙。

  这个镇采取“合作社牵头、贫困户入股、扶贫资金注入”的运行方式,带动群众发展棚室蔬菜生产。目前,共注入扶贫资金168万元,引带园区温室达到38栋,大棚达到68栋,棚室总面积达到15.9万平方米,合作社现已拥有“雨萌”、“青隆香谷”和“食而思”商标3个。2014年,该园区蔬菜总产量2200吨,实现纯收入152万元,入社村民实现户均增收近1.7万元。

  这是青冈县产业扶贫长镜头中的一组。青冈县贫困村为90个,贫困人口11万人,2011年,被列为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份,目前仍是全省重点扶持的“十弱县”之一。近年来,这个县扶贫开发紧紧围绕消除贫困、致富增收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在项目资金保值增值的同时,农民还获得了种植、养殖等致富技能。截至目前,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1.4万人,占全县总贫困人口的12.7%。

  棚室蔬菜产业擎起富民大旗。这个县利用片区资金500万元,在民政镇公平村建设1栋1800平方米的高标准智能温室和3栋1200平方米日光温室,产权归贫困村所有,项目村与和众农机合作社进行合作,项目村提供温室由合作社利用,合作社“零利润”为贫困村农户进行专业育苗,解决了农户种苗质量差、数量不足、苗期拖后等问题。企业通过育苗后的种植环节来实现效益。通过此合作方式每年有200户农户直接受益,按年可适期育苗300万株计算,户均受益可达3000元。

  棚室食用菌产业拓展增收渠道。2014年8月,昌盛乡兴东村成立了盛菇食用菌合作社,采取“部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利用农业开发资金500万元,建设了生产车间1栋、养菌棚20栋、出菇棚120栋,合作社投入500万元,完成了加工车间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并购置了生产机械,目前,已生产菌棒100万棒,贫困户以菌棚固定资产入股参与经营,据初步测算,每个菌棚可纯获利1万元,120栋菌棚纯效益达120万元。这个县发挥贫困村基础资源、区位条件优势投入扶贫资金400万元,在昌盛乡兴东村、青冈镇新民村建设食用菌棚室140栋5万平方米,预计两年后可有599户实现脱贫致富。

  围绕“海岛和牛”发展高端肉牛产业,农民变成企业合作伙伴。2011年,这个县利用片区资金483万元,在项目村芦河镇益发村建设了一栋6300平方米的高标准畜牧养殖圈舍,并以固定资产投入方式,与企业合作,发展和牛产业。项目村所得分红资金通过分批次、滚动运作的办法,每年实施120户,每户补助标准5000元,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回收合同,免费提供和牛冻精和配种,和牛牛犊到6个月后,企业以高于普通肉牛市场价20%的价格进行回收,每头牛可实现纯效益8000元,比普通肉牛增收2000元。现已回收和牛2000头,农户增收1600万元。2014年,这个县投入扶贫资金740万元,实施芦河民权、迎春建华、连丰三才、民政有利、柞岗革新5个贫困村养殖圈舍项目。 今年,这个县还将整合扶贫、农业开发两个部门产业化资金1500万元,在芦河镇益发村建设种公牛站和育肥圈舍,进一步扩大养殖基地规模。

 
作者: 殷晓光 安雅心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