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多想变成妈妈的翅膀

来源:东北网--绥化日报 2015-05-12 16:15:21 字体:

  母亲是一位头发如“雪”,后背如“锅”,走路如“蜗”,说话如“蚊”的老太太。虽然年龄才79岁,可是受到“小脑萎缩”病痛的侵蚀,加上多年对家庭和事业的操劳,让本来热情、开朗、充满活力而坚强的母亲,变成了一位少言少语、性格古怪、不愿交流的老者。

  妈妈老了,行动不便。每天我下班回家,总是看到她躺着,我就着急地劝告,“生命在于运动,年纪大了更要运动”……被逼无奈我就强迫妈妈锻炼,把自己的双臂放在妈妈的胳膊下面抱着妈走。这时她就会轻轻地说,你带着我走可轻巧了。这时我懂得,妈妈需要一双带着她飞翔的翅膀。

  妈妈年轻时用爱给了我们无限的温暖,安全。妈妈老了,我们也要让老人快乐。我要变成那双翅膀,带给妈妈力量。

  有了翅膀,妈妈就可以回到17岁就入党的大队继续做她的统计员,展示她的聪明和活力;翅膀带着妈妈飞到哈尔滨曾经工作的纺纱车间,继续和姐妹们飞梭网线,让“先进班组”的光荣牌照耀着每个人的笑脸。

  有了翅膀,妈妈飞到林业局林电小区后面的三间泥草房里,继续在自办的幼儿班里给100多个学前孩子教课,去倾听孩子们上课的琅琅读书声。母亲43岁时,义务做胜利社区的委主任,法院的义务陪审员,还创办了当时绥棱唯一的一所义务幼儿园,将100多名因家长上班无人照顾而疯跑的学前孩子聚在我家,教授他们知识。十年里母亲共教过1000多名学生。而在1972年时,我们全家6口人,只有父亲38元的工资收入,家里一年只能吃一次猪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时常因为5元钱还要去邻居家去借。有人劝妈妈每个孩子收1元钱,可妈妈始终坚持不收费。当时别人都说妈妈太傻,可她却傻了10多年。这项“事业”妈妈不但没给家里增加任何收入,反而给本来拮据的家庭增加了不少额外的开销。渐渐地林区民办幼儿园兴起,50多岁的母亲才放弃教学。

  有了翅膀,一向勤俭的母亲还可以去超市购物。每天为节省家里的开支,妈妈总是早于超市开业的时间去排队,可以买到新鲜还打折的菜品,为我们做出可口的饭菜。后来随着老年病的加重,还愿行走的妈妈变成了一位“超市控”,这也成为唯一让她出门的理由。

  强劲的翅膀,带着妈妈穿越时光隧道,飞过家乡清澈的小溪,片片金色的麦浪,连绵起浮的黑土地。一个个往事串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戴在她的心坎上。妈妈平凡生活中的一幕幕,如一面镜子,映出她为人母、人妻的点点滴滴。

  妈妈与父亲结婚50年来,生育了姐姐,哥哥和我。每天起早贪晚,在工作、家庭中忙碌、奔波。年轻时,戴着共产党员的荣誉,义务当委主任,起早贪晚,管千家事,忙万事活,不计得失。调解社区上夫妻、婆媳关系,负责风天防火,冬天刨冰包,雨天为困难户送雨衣,过年为孤寡老人送饺子;回到家里还要做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照顾我们上学,管理幼儿园;50多岁时,为了供养我和大哥上大学,妈妈连续养猪8年,却始终没有舍得杀过一头猪,吃过一口自己亲手养的肥猪;年纪大了,日子稍微好一些,又开始照顾孙子、孙女,跑前忙后,无怨无悔。

  妈妈好比是一个大家庭中的融合剂,快乐剂,和谐剂。有了妈妈,家才有欢笑,有幸福,有凝聚力,有感召力。所以我要变成那双翅膀,牵着妈妈的手,去闻一闻春天里树的清新、花的芳香,去欣赏夏季时接天莲叶的荷花;让妈妈每天继续做出热乎乎的饭菜,全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让妈妈笑得声音更爽朗。

  亲爱的妈妈,我多想变成您的翅膀啊!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