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http://suihua.dbw.cn   2015-04-28 16:33:08

——2015年4月16日在绥化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4年,全市法院在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和上级法院的领导、监督、支持和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工作部署,发挥审判职能,整肃纪律作风,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基层基础,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2014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深化执法办案,扎实推进第一要务。全市法院始终把执法办案作为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遵循法治原则和司法规律,坚持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34709件,同比上升了20.17%。其中,受理刑事案件2444件,同比上升了18.87%。受理民事案件28643件,同比上升了19.09%;结案标的额16.1亿元,同比上升了61.03%。受理行政诉讼案件171件,同比上升了76.29%。受理执行案件2937件,同比上升了38.67%;开展了“转变执行作风、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治理活动,执结一年以上未结案件790件,到位标的额9800万元;充分发挥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机制,在全国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568人次,在《绥化晚报》上向社会公布了426人次。围绕优化市域发展环境,制定了《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服务大局和重点工作三十条措施》,延伸了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触角。结合落实“三十条措施”,开展了针对辖区企业或行业的“调研走访”活动,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大力支持棚改征收工作,2014年底已累计办理房屋征收1580户、土地征收1419户。全力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已累计为信合等金融机构清理欠款近1000万元。

  (二)主动关注民生,扎实推进为民司法。全市法院始终把为民司法作为一项工程来抓,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诉讼服务中心,擦亮了集风险告知、诉讼指南、信息查询、接待导诉等八项功能于一身的立案接待窗口。按照诉访分离的要求,在诉讼服务中心分设了涉诉信访窗口,日常接访由专人负责,每周二由院领导带班接待,并在全省法院系统率先开通了远程视频预约接谈系统,实现了远程现场接待、现场答疑、现场处理。立足于方便快捷,以人民法庭为中心建立了连接辖区人民法庭、乡镇巡回审判站、村诉讼服务点、屯诉讼联络员覆盖全市的四级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设立巡回审判站397个,部分基层法院购置了巡回审判车等高科技设备,增强了巡回审判的科技含量和便民功能,使便民服务逐步提档升级。扩大了案件繁简分流的适用范围,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80%,特别是人民法庭达90%。开展了“涉诉信访重点问题化解年”和“三到位、一处理”等专项治理活动,进京访量、到省访量分别下降了32.26%和63.2%,进京访案访比提高到了1045:1,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目前,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同率进一步提高,国家驻绥社调大队2014年“平安绥化”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达97.27%。

   (三)立足公正司法,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全市法院始终把改革创新和从严管理作为加强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开展了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市法院民一庭、青冈法院设立了以审判长为核心的12个相对固定的合议庭,按照“由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的要求建立了以终身负责为内容的案件质效倒查和问责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以中院民一庭为例,在案件数量增加近50%、人员减少近40%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提高了近20%,人均办理案件达100件以上。完成了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和对审判执行工作的全程信息化管理,至2014年底全市两级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共上传裁判文书3387件。实行了重审改判案件“双向释明”制度,案件质效稳步提升,二审案件改判率下降到6.8%、发回重审率下降到18.5%。实行了发改指案件研讨通报制度,对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改判和指令再审的案件一律提交审判委员会研讨,两级法院共研讨案件303件,整改诸如引用法条漏项、文书说理性不强、裁判文书不规范等案件问题13项。实行了案件质量“三评查”制度,除按季度开展自查外,每半年按20%的比例进行一次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强化问题导向,扎实推进队伍建设。全市法院始终把找准问题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关键点。为此,借助反“四风问题”和群教活动的开展,深入查找纪律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并把排查出的问题及表现合并为16个大项,实行登记和销号管理,173个共性个性问题得到了整改。修订完善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意见等6项规章制度以及改进司法作风48个不准,把组织活动、审判活动、日常活动都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开展了“廉政教育月”、“双访双征”、“六难三案”问题专项整治等10项活动,及时向广大干警发出警示,全年共观看教育片15部、发放监督卡6429份、开展明查暗访8次、巡查基层法院2个、查处案件32件、处分和处理人员23人。开展了“学习型”法院创建活动,累计完成了领导授课、专家辅导、系统培训等30余项学教任务,提高了干警的司法能力。出台了关于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加强了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建设,搭建了诉讼文化长廊、廉政教育长廊等文化载体,开展了“读书思廉”作品征集、“优环境、助发展”典型选树等活动,增强了法官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我院一名同志被授予省三八红旗手、院团委被授予省“青年文明号”集体。

  (五)坚持力量下沉,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全市法院始终把基层基础作为司法大厦的基石,按照边调研边建设的思路,狠抓了两基建设。强化了人民法庭建设,54个人民法庭均达到了国家规划的标准,二分之一的法庭已达到了科技法庭的标准。强化了人民法庭诉前调解工作,共办理诉前调解案件9166件,同比提高了6.61%。强化了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率先完成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基本上实现了最高法院要求的人民法庭“三审一书”的审判组织格局。强化了审判法庭建设,两级法院已建成45个科技化审判法庭,其中的远程视频提审系统实现了与最高法院的无缝链接。强化了诉讼调解工作,两级法院一审民事案件调撤率保持在80%。强化了审判监督工作,提高了一、二审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再审案件受案数下降了9.07%、改判率下降了42.11%、重审率下降了5.41%。

  回顾过去,法院工作之所以顺利推进,进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人大及政协的有效监督、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理解帮助。在此,我代表法院全体干警向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法院工作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大力提高,有的干警业务水平不高,工作作风不实,审判能力不强,距离新形势下审判工作的需要还有差距;案件的综合质效还需进一步提高,有的案件还有质量瑕疵,特别是“六难”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案”问题还没有完全杜绝;法院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还需强化,管理措施还需完善,管理制度还缺乏相应的执行力。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并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1] [2] 下一页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