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天地
1月14日,走进北林区西长发镇供销家园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造型别致的景观灯,像一只优美的白天鹅分外夺目,几栋楼房错落有致……“我们的小区无论是环境,还是物业管理一点都不比城里差。”小区居民王树春乐呵呵地说。西长发镇按照“一镇带两区”的发展思路,两年来,该镇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4亿元,重点开发建设了供销家园、财富雅居、盛世学府等现代化住宅小区,使群众的居住水平和生活档次大大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也大幅提升。
西长发镇只是北林区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北林区综合运用各种开发模式,整乡镇推进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在新农村建设上,重点推进了西长发、东津、四方台等7个乡镇的城镇化建设,总投资7.2亿元,建设住宅楼54栋,其中高层18栋,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可入住4220户,回迁1552户。在老城区改造上,重点实施了益恒园、北国酒业一期等5个棚改项目,总投资18.8亿元,开发建设面积71.74万平方米。
民生事业引领百姓福祉新感觉
1月15日上午,北林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大有办事处西城社区低保户林运秋家,为林运秋送来了低保补贴。林运秋是先天脑瘫患者,常年卧病在床,由年老多病的父母照顾。当民政局的同志把新提高的405元送到她手里时,林运秋的老父亲用近乎哽咽的声音表达着感激之情。
林运秋一家只是北林区民生工程万千受益者之一。近年来,北林区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的施政理念,让广大群众尽享发展成果,共沐和谐阳光。高标准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低保提标扩面、城乡大病救助等9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社会公益事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共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479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金5622万元,城乡低保金18600万元、医保金23248万元,为8088名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2107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915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175个,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救急难”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信访秩序,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大安全监管力度,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党的建设铺展依法治国新画卷
2014年4月,北林区兴福乡新城村后庄稼屯贫困村民冯树久不再为种地发愁了,北林区农业开发办负责同志早早就把种地所需的种子化肥送到了他家,解了燃眉之急。村党总支书记高元江介绍说,区委开展“包联”活动切实解决了百姓身边的实际问题,密切了党群关系。2013年6月份,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北林区开展了以“包、联、扶、促”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型党组织作风建设年活动。这个活动,促使86个区直部门与139个行政村结对,部门一把手兼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城乡670多名机关干部,扛着行李卷儿、背着米袋子、拿着农田鞋,进村、入户,积极为基层党组织献计出力,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
这是北林区加快发展,转变工作作风,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的务实之举。
同时,这个区还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了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通过层层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立“一帐三单”推进机制,集中开展“十项专题整治”和“七查七治”,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狠刹了“四风”,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结合“包联扶促”活动,对全区2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了集中整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着力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从严查处腐败行为。
展望2015
回顾2014,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发展,使命催人奋进!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还须策马加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林区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手笔大气魄描绘跨越发展的美好蓝图。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各项改革战役集中展开的一年。北林区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力争突破10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以上。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突出“持续科学快速发展”主题,紧扣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深入推进“创新驱动、产业主导、集约发展、集聚提效、城乡一体、惠民优先、平安创建”七个战略升级,在更高起点上开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