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9月17日讯 ( 李保锐 特约记者 段金林 ) 九月时节,丰收在望。走进水稻种植大镇庆安县平安镇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粗壮的稻茎,拨开秋风吹拂的金色稻浪,见到肥实的鸭子正在戏水觅食,通红的大虾正在四处爬行,那些河蟹显得特别活跃,呈现出一幅鱼米之乡的动人画卷。11万亩稻田充分展示了动态掌握信息化、农田管理精细化、运营实施数字化,智慧生产使这里的稻田既可高产又能观景。
近两年,平安镇党委、政府一直在谋划,通过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构建水稻种植智能体系。他们从“天空地”一体化体系做起,先后购进无人机58台,通过无人机巡田,实时获取不同颜色的数据,红色代表水稻生长情况较差,提示要及时进行补肥、供水、除草等田间管理;蓝色表示长势良好,少量施肥,也能保障水稻正常生长;黄色则提示缺肥或缺水,以及发生了虫害和草荒。这种提示准确无误且及时,避免了无效劳作和水肥浪费。利用北斗卫星,在插秧机、除草机、施肥机等设备上安装了导航定位设备,坐在田间地头就可通过手机,直接进行插秧、喷药、灌溉。他们把智能技术规模化,把诸多要素归结融合,建起清晰透明图,农情变化动态变得尽在掌握。
在农民中传播智慧技术,既要循序渐进,又要让稻农眼见为实。为此镇政府在每个村辟建500亩的高标准实验农田,作为智慧技术示范田,不但有“颜值”展示,而且也有内核提升,既打造了高产田,又扮靓了风景田,深受农民的欢迎。现在智能技术的应用,插秧不再弯腰泡在水里干,撒药也不用背个塑料桶满垄跑,无人机腾空撒药,通过手机操控,十几分钟就全部精准完成。利用北斗遥感、联网等新技术,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水田管理,做到了从经验化转为数字化,农情在线监测,病虫害情况在线预警,气象在线获取,一切农事操作变得更加及时精准,得到农民认可,推广迅速。
平安镇引导稻农不仅靠一产收入,还要着眼于开发二、三产业,进行融合发展。他们把稻米打造成多种品牌,延伸做成米酒、打糕等产品,身价陡增。特别是镇政府注重联村经营,分别打造网红打卡点,把养鸭棚改造成火锅城,在龙虾田建起烧烤点,把机耕路变成观光道,让农田产生多重价值,实现价值蝶变,不仅美化了村屯环境,也提升了价值。建的是标准田,变的是资源。目前平安镇正在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同稻田地力提升、田园生态涵养、农作制度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等融合起来,探索乡村美丽共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