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已获得专利10余项,年产值达1000万元
李茁 边世一
在北林区津河镇的土地上,一家深耕农机制造的企业正以火热的生产节奏、持续的创新活力,为农业生产装上“强引擎”,成为拉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书写着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篇章,它就是绥化市兄弟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走进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专注地将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各个零件精准对接,各道工序环环相扣。大家凝心聚力、默契配合,让每一台收获机如期奔赴秋收一线。
绥化市兄弟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于2008年建厂,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是大型且先进的农机具专业生产厂家,主要生产马铃薯种植机、秸秆还田机、中耕培土机、收获机、大型联合收获机等产品,已获得专利10余项,产品销往包括我省在内的内蒙古、青海、河北、吉林、辽宁等多个省、自治区,部分产品已销往俄罗斯、蒙古国等地,年产值达1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量达到200多台,预计9月份以后大约有200台的订单,现在已经完成40%多。”公司总经理薛世平说。
从深耕当下需求到前瞻未来趋势,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从未止步,紧跟市场需求,新的研发计划已提上日程,让技术突破的脚步始终向前。“我们下一年准备研发马铃薯吨包联合收获机,这款收获机是目前市场上急需的一款产品,保证种子的品相,这款联合收获机一旦研制成功,将节省很大的劳动力。”薛世平介绍。
企业扎根乡土,不仅带来了产业活力,更成为培育本土人才的摇篮。通过吸纳并系统培训,30多位当地农民工在这里掌握了过硬技术,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据厂长薛佳林介绍,厂内现有工人18名,均为本镇村民,通过技术培训已经成为高级的技工,月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沃土的滋养。从政策支持到服务保障,津河镇始终以实打实的举措为企业保驾护航,让扎根于此的企业安心深耕,不断积蓄前行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津河镇将企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全方位帮助企业纾难解困,让企业充分释放经济潜能,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乡域力量’。”津河镇党委宣传委员郭宝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