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张静怡


灯彩又称花灯,从古老的岁月走来,一路璀璨。
在兰西,彭氏灯彩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灯彩与冰雪、年画、游乐、休闲、研学等元素创新融合,让传统技艺展现现代价值,绽放时代光彩。
传承:扎根黑土地的灯彩
“彭氏灯彩”创始人彭金福,山东省历城县人,生于1769清嘉庆年间,在当地开办花灯作坊,雇有工匠,扬名乡里。每逢元宵佳节,邻近的百姓纷纷前来赏灯与购置灯彩,彭家大院热闹非凡。
1919年,“彭氏灯彩”第四代传承人彭谦,携家眷从山东历城县迁居兰西县,定居于县城东北一隅——彭家大院。从1970年开始“彭氏灯彩”第五代传承人彭会清,在彭家大院开始举办小型元宵灯会。“彭氏灯彩”第六代传承人彭士学,继承祖业,潜心研究灯彩技艺,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将声光电等现代手段融入其中,令传统的“彭氏灯彩”焕发出光彩夺目的魅力。
“彭氏灯彩”经过几代人的传承,灯彩艺术日臻完美,具有构思精巧、主题祥和、做工细腻、造型美观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据了解,彭氏灯彩主要有宫灯、转灯、动作灯、龙舟灯、凤凰灯、孔雀开屏灯、松鹤延年灯、锦上添花灯、寿星灯、财神灯、西游记人物灯、花鸟灯、虫鱼灯、吉祥如意灯、狮子滚绣球灯、荷花灯、雪花灯、动物灯等,争奇斗艳,五光十色。
发扬:让非遗灯彩绚烂夜空
灯彩的制作,完全是手工的艺术。工匠们用竹子、木方,柳条、秸秆等材料,经过构思,精心扎制框架。再用纸张丝绸糊裱,为灯彩披上美丽的外衣。最后彩绘装饰,一笔一划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
作为民间艺术的载体,彭氏灯彩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娱乐性,参与性,深受群众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材料升级为铁线、钢筋、色丁布,并引进电焊技术,制作的灯彩更加美观、精致、牢固,便于观赏与收藏。
2016年1月,“彭氏灯彩”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如果您在夜晚走进兰西县彭家大院,那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彭氏灯彩的百米灯彩长廊,一盏盏灯彩在风中摇曳,红的热烈,黄的温暖,蓝的深邃,如梦幻的花海,见证岁月的变迁。
在彭氏灯彩博物馆内,一盏盏灯彩或悬挂于棚顶或摆放在柜台,从动物到植物,从宫灯到转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2018年,彭氏灯彩的第六代传承人彭士学和爱人刘福丽共同创作扎制的“中华远航”灯彩被中国灯彩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近些年来,彭氏灯彩的灯会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已经走出彭家大院,先后在哈尔滨市、富锦市等地展出,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截至现在,已成功举办元宵灯会56届。
创新:融合发展灯彩新篇章
2019年彭士学开始将灯彩与冰雪融合,举办冰雪花灯游乐园,至今已经举办7届。游园会以彭氏灯彩为主,充分融入冰雪项目的游乐园区,园区内有百米传统灯彩长廊、大型年画娃娃灯等,还有大小300余盏灯彩布展其中;建有“兰西大冰川”“兰西雪屯”等景观,有高空滑雪圈、雪地飞碟、雪地大秋千、5000米大冰场、冰上龙舟等冰雪娱乐项目。
2023年7月,他又启动了花灯游乐园。在原有景观基础上又建成彭家大食堂,可供150人同时就餐;建成非遗体验馆,馆内把彭氏灯彩、彭氏年画、兰西挂钱纳入馆中,与游客互动,游客可以在馆中体验非遗项目。
另外还建成了两条长40米的七彩滑道和600平方米的大型水上乐园,一处彭氏年画长廊和灯光野长城以及清水溪捞鱼项目,更好地满足儿童和中老年游客的需求。
彭氏灯彩通过新奇的创意,大胆的实践,形成“灯彩+冰雪”“灯彩+研学”“灯彩+游乐”“灯彩+休闲”的良性发展,让传统非遗展现当代的价值,绽放出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