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孟凡波:以爱为种廿余载 静待桃李满庭芳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9-12 字体:

高艳华 赵佳兴 全媒体记者 李欣杨

  在绥化五中的教师办公室里,一叠叠写满批注的备课本摞得整齐,记录着孟凡波二十余载的教学足迹。而在她心中,最珍贵的勋章,永远是学生那句发自肺腑的告白:“孟老师,您给了我们‘我能行’的底气。”

  作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孟凡波早已在教育领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深耕之路:2025年,她获评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此前,她凭借过硬的教学实力荣获黑龙江省教育名师、北林区“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更身兼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级教练员、绥化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多重身份。

  从教二十余载,孟凡波坚持用知识、智慧、人格和爱引领学生们一同成长。在晨光中迎接孩子们的笑脸,在课堂上拨开知识的迷雾,在活动中激发创新的思维,在交流中引领学生感悟做人的真谛。

用耐心点亮自卑者的星

  教室的角落,总有一个女孩低着头,嘴唇紧抿,数学作业本上布满红叉,握笔的手微微发抖,她叫张晓楠。孟凡波常常“故意”拿着题目找她“帮忙”:“晓楠,这道题老师的思路有点卡住了,你帮我看一看?”当女孩犹豫地指出一个步骤,她立刻鼓励道:“你真是太细心了,比老师强!”

  有一天,晓楠举着考了48分的数学试卷眼泪汪汪地站在办公室门口。孟凡波没有皱眉,反而拿出一道题轻声说:“你看,这题上次我们一起算过的,你做对了呀!这就是进步。”那一刻,女孩的泪水涌出,因为被看见、被相信。后来,晓楠毕业前送来了一个亲手绣的荷包,上面是一个端端正正的“谢”字。

用关爱筑牢异乡人的家

  周婷婷刚从外地转来时,总是一个人缩在座位最后,眼神里有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漂泊与孤单。孟凡波把她带回了家,从那以后,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一顿顿沸腾的火锅,不仅驱散了北国的寒冷,更照亮了孩子想家的夜。孟凡波每天清早陪她晨跑,课余时耐心地辅导功课,冬天送来棉衣和手套,节假日则永远为她留着一副碗筷。

  后来,周婷婷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赴意大利交流深造。如今从海外学成归国,已成为中国电科网络空间研究院的骨干。可她回老家第一件事,仍是直奔孟凡波家,一进门就红着眼眶说:“孟老师,我妈总说您是我家的恩人,每次回来第一站必须来您这儿……当年您把我们带回家过节,您就是我亲人。”

用智慧搭建梦想的桥

  孙铭泽刚转来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对他抱有期待——数学只有15分,注意力难以集中,活脱脱一个“多动”标签下的“问题学生”。但他有一个纯粹而炽热的梦想:足球。孟凡波没有否定他,反而带他去了操场,她用角度讲几何,用跑位教应用题,让数字在绿茵场上“活”了起来。男孩眼睛一下子亮了:“老师,数学和踢球原来是一回事!”

  孟凡波进一步鼓励孙铭泽担任“小老师”,站在讲台上为同学们讲题。一开始他紧张得结结巴巴,慢慢越来越自信,甚至主动申请:“老师,明天那题我来讲!”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录取。孟凡波坚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射门角度,踢出人生最美的弧线。

用信任指引迷路的心

  曾几何时,崔佳兴的世界是安静的,但这份沉默下,是他的博学与内秀;而这份性格的底色,离不开奶奶从小的陪伴与照料。有一天,他悄悄走到孟凡波身边,“老师,您知道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典故吗?”孟凡波当即回应:“你知道?你太厉害了!这方面你绝对是我的老师。”

  孟凡波推荐他做历史课代表,鼓励他加入国旗班。从此每个清晨,他都一个人在操场上练习正步,背影笔挺如小白杨。如今他已成长为武警某中队队长,驻守边疆。他在给孟老师的信里写道:“边疆常下大雪,但我站得很稳。谢谢您,在我最迷路的时候,给了我方向。”

  二十余载春秋,孟凡波培养的学子遍布各行各业。她常说:“教育不是急于求成,而是静待花开。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季节,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光芒。”她没有创造奇迹,而是让每一个孩子相信:自己本身就是奇迹。用妈妈的心做老师、用信仰的爱做教育,孟凡波仍在路上,在麦田里静静守望,等待下一粒种子发芽,下一朵花开。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