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李欣杨


金色麦浪在微风中起伏,农人们在现代化的田间挥舞汗水,绥化大地的丰收景象如诗如画。“十四五”期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目标,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多种粮种好粮为头等大事,“压舱石”更加稳固坚实。我市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扎实推进省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和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广大垄密植、一喷多促、水肥一体化等增产模式,“十四五”期间,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近百个,引导形成一批具有现代化生产水平的粮食生产基地,10个县(市区)全部被评为国家产粮大县、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2024年全市粮食产量实现“二十一连丰”,总产达到241.15亿斤,比2020年增加19.52亿斤;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达到879.22斤/亩,比2020年增加71.7斤/亩,粮食单产位居全省第一。
在粮仓丰盈的基石上,防返贫的“安全网”被织得愈发密实。山乡小径旁,合作社的厂房机声轰鸣,脱贫户的脸上扬起自信的笑容。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同时大力推进精准帮扶、造血式帮扶,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十四五”期间,全市共形成853个帮扶项目资产,带动全市10.26万户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全力推进稳岗就业,脱贫人口累计务工就业28.9万人次,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持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全链协同不断升级。打造玉米、水稻、大豆、肉类、乳品5大重点产业集群,突出建设鲜食玉米、蔬菜、中药材、冷水鱼、预制菜、鹅、汉麻和饲料8个特色产业集群,“5+8”产业集群如交响乐般奏响未来。2024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6家、规上农产品营收达到604.5亿元,分别比2020年增加104家、185.4亿元。202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1.72,比2020年提高了1.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81.3%,位列全省第一。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连续两年在我市召开。
稳妥有序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内生活力蓬勃涌动。我市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十四五”期间出台了《绥化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绥化市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制凭证(白条)票据管理的意见》,全市10个县(市、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部开通,与省实现互联互通,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和项目招投标“应纳尽纳”。大力开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十四五”期间全市土地托管面积发展到1805万亩,让小农户搭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0379元,比2020年增长22.6%。
宜居画卷在绿意中铺陈,和美乡村的炊烟里弥漫幸福滋味。我市深入实施“十村精品、百村示范、千村创建”行动,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村10个、省级龙江民居试点村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海伦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全面建成、海伦长庆村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零碳村镇、庆安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示范县、绥棱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村道整洁、院落雅致,乡村不再仅是生存之地,更是诗意栖所。
从粮食增产到产业跃升,从改革破冰到生活焕新,每一步都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响亮的宣言。回眸过去,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眺望未来,这片黑土地上正续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