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庆安镇脱贫户家家有致富项目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8-05 字体:

  东北网绥化8月5日讯 ( 姜仁彬 王洪亮 特约记者 鲁芦 )    五年前庆安县庆安镇61个建档立卡的脱贫户实现了脱贫,并且顺利跨越过度期,日子越过越红火。在这种境况下,镇党委镇政府没有丝毫放松,坚持发力,适时加力,挖掘潜力,筑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了一户不落奔赴共富路。

  实现整体脱贫后,镇党委召开的第一个党委会就是研究如何确保建档立卡的61个脱贫户一个也不返贫。这些脱贫户都是病残户、孤独户、无能力户,为确保他们全部不返贫难,有人提出,让富裕户结对帮扶。镇党委书记徐昆栋说,“这样不行!老话说:救急不救穷,他们都没啥劳动力,让富户长期扶持办不到。”有人又提议,每个村集体收入都不错,拿出一部分资金把他们养起来。委员们摇头:“百姓的日子刚好过,集体收入得不到分红,容易把集体经济拖垮,群众也通不过。”

  大家议论纷纷,七嘴八舌谋划对策,终于统一认识,大家认为这些脱贫户,虽然丧失了劳动能力,但仍有部分劳动技能,帮助他们发展一项家庭产业,让他们充分施展技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有句话说,“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支部,建房造屋不如有个好产业。”最终决定从每户的实际出发,因户制宜,发挥各自优势潜力,帮助他们发展一个当家产业,他们就有了“摇钱树”,心里最托底,日子也会过得好,确保返贫路上一户不落地奔富路。

  整体思路确定以后,党委作了明确分工,采取划村包户的形式,帮助脱贫户确立产业。福安村东万家屯高士兰已80高龄,患有多种老年基础病,什么重活也干不了,偏偏儿子又患了脑梗,儿媳在一场大火中烧掉了十指。这个家庭,能发展什么产业?镇党委书记徐昆栋考虑到高士兰是个养殖能手,就动员她发展家禽养殖产业。但购买雏禽有困难,老人在做肠癌切除时花费较大,还欠下债务。徐书记就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她解决资金困难,最终购进50只鹅雏、200只鸡雏和100只鸭雏,当年纯收入达3万多元,使她家在奔富路上没有落伍。

  庆安镇是城郊镇,所属村主要经营蔬菜种植,过去由于种植办法陈旧,产值并不高。镇党委决定大力发展生产,大力创办暖棚种植,并把脱贫户于清泉作为典型推进。于清泉是吉安村关家窝棚村民,他是靠大棚种菜脱了贫,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姜宏雨在帮扶于家时,先帮助于清泉建起一栋400平方米的阳光暖棚,接着又改进种植套路,把一季种植变成常年四季种植。春季抢先种婆婆丁,夏天种特色香瓜,秋种大白菜、萝卜,冬种还阳菠菜、大葱,由于暖棚抢先种植特色品种,在市场上走红畅销,年收入达4万多元。这项产业确保了他不返贫,还富裕起来。

  庆安镇办有油坊、酒坊、磨坊、粉坊四大小作坊43家,其中有的就是脱贫户办的。但由于设备陈旧,制作简单,产品质量较低。镇党委、政府把帮助微型企业由传统“势能”变为产业“动能”,实现华丽转身,焕发新活力,作为阻断返贫的重要措施,铆足劲着力抓好。兴安村赵连富屯的苑洪宇是个脱贫户,他在一场车祸中造成腰椎严重损伤,而且失去一条胳膊,丧失劳动能力,处于返贫边缘。镇党委把苑家当作重点户,派出干部蹲户帮扶。苑家有传统的榨油产业,蹲户干部帮助他家重新办起榨油作坊,并帮他筹集到20万元资金,购进了一套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了选豆、洗豆、进料、榨制等流程自动化,日榨大豆5000多斤,小作坊变成立家大产业,筑牢了返贫堤坝。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